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巧克力现今风靡全球,可可则是制作巧克力的最基本原料。

已知最早食用可可的是中美洲的奥尔梅克人,其文化在公元前 1200 前后繁荣起来。他 们依靠烘干、捣碎的可可豆来补充能量。随后玛雅人继承了这个习惯,他们用捣碎的玉米和 可可制成咸味的饮料。13 世纪,阿兹特克人将玛雅人置于他们的统治之下,并从他们那里 学会了食用可可。阿兹特克人在可可饮品中加入辣椒及各种香料,创造出丰富多变的口感。

美洲的“发现”给大西洋两岸的饮食习惯都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墨西哥妇女和西 班牙男子成婚或去给西班牙人当差,从而学会运用双方的传统食材和烹饪方法。殖民者习惯 在可可中加入新传入美洲的蔗糖或胡椒等调味,并将之称为“巧克力”。巧克力引进西班牙 后成为社会上层人士打发时间、摆阔、显示身份地位的饮料,可可豆也成为美洲殖民地最主 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在世界贸易的驱动下,可可生产转移到大面积的种植园,并从中美洲移植到加勒比海地 区、印尼和非洲等地。17 世纪中期,作为优秀航海家的荷兰人,成功地从西班牙人手中夺走 了可可的贸易垄断;同一时期,巧克力征服了整个欧洲,人们在饼干、冰激凌、糖果中大量 使用巧克力,专门饮用巧克力的餐具也应运而生。175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盖尔德 麻尔森”沉没,当时该船只总共运载了 22.5 万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其中巧克力餐具 19535 件,数量仅次于茶具。

——摘编自[意]克拉拉·瓦达·帕多瓦尼、吉吉·帕多瓦尼《巧克力百科全书》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巧克力(可可)的流行史。(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02-13更新 | 441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2024届高三高考备考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人为了获得更多的耕地以增加生产,而作大规模迁移的形势下,玉米、番薯和马铃薯等美洲作物适逢其时地来到了中国。18世纪初玉米已传播到全国大多数省份。它在传入中国后,有“种一收千,其利甚大”的记载。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在较为贫瘠的山坡地、新垦地可以种植,中国人采用美洲的粮食作物,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因为原产稻、粟、麦等粮食的不足;而美洲粮食作物在进入18世纪之后的快速推广,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口的成倍增长。

材料二   大体来说,玉米的传播,首先在西南地区,尔后在长江中游以及汉水流域逐渐向北方地区推广;甘薯则首先在岭南和东南地区种植,然后经江浙地区向华北地区和长江中游山区推广;马铃薯的传播情况与甘薯基本相同。这种传播的途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这些粮食作物,被带到大河中上游的山地,成了定居于此的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然而,人口稠密、生产 发达的地区,虽然引入美洲作物比较积极,玉米、甘薯等粮食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从总体上说,他们始终处于补充地位。

——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美洲粮食作物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粮食作物在中国传播带来的影响。
(3)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美洲粮食作物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2022-02-08更新 | 230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4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新作物(马铃薯)在欧洲与其他因素联手,让人口从1650年的1.03亿,增长为1850年的2.74亿。在16世纪,就每公顷农田所生产的粮食(以重量计)而言。欧洲主食作物小麦和裸麦的产量是美洲玉米的一半,为南亚稻米的1/4。因此,当玉米和马铃薯来到欧洲,便提供了方法,可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生产远较为多的粮食。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 番薯引入各省的时间

省份引入年份(年)引入年份(年)省份
云南1576山东1742
广东1589河南1743
福建1593陕西1746
浙江1608湖南1748
江苏1608河北1748
四川1733贵州1752
广西1736山西1756
江西1736安徽1768
湖北1740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粮食作物的引进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番薯引入中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与明清时期人口数量变化间的关系。
2022-02-04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4 . 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19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因其繁殖力强而侵占草地、损耗土壤肥力和易引起过敏性疾病,后被列为全球性入侵物种。据此
A.人类应该消灭紫茎泽兰等物种B.外来物种引进适应了生态环境
C.物种传播是西方对外侵略手段D.引进物种应该了解其生物特征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

《滇南本草》是目前所见有关玉米最早记载的汉文典籍。书中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新鲜焙干为末,不拘多少,引点酒服,其功神速。1417年,明人兰茂着手编著《滇南本草》,他遍访父老,搜集单方,采集标本,绘制图形,辨析考证,探求本源,历时二十年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专著。该书问世后,因其济世救命之功和兰氏口碑德誉而迅即手抄流传,至清中叶始有刻本,并成为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地方性本草。

材料二 辣椒原生在美洲,却似乎是主要为中国创造的。自先秦元典开始的历史文献记录表明,中华民族几乎从原始农业开始就是一个嗜辣的民族集群。在辣椒进入中国以前的数千年漫长的时间里,人们依赖的辣味食料是花椒、姜、酒等诸多品种。辣椒传入中国后,很快传播扩衍开来,对中国传统的食生产、食生活发挥了革命性的催化作用,并最终形成了一切可植之地皆有椒,甚至几乎无人不食椒的中国人的辣椒情结。

——以上材料均据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材料一《滇南本草》中有关“玉米须”的记载是否真实?请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的辣椒情结”的理解。
2022-02-02更新 | 365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4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6 . 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文中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
A.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B.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C.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D.阻碍了美洲农业发展
2022-02-02更新 | 969次组卷 | 28卷引用:专题04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7 . 《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一书中说到:“甘蔗生产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壤,是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这说明甘蔗生产
A.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产物B.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C.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D.是资本输出时期的表现
8 . 下图是世界各大洲农作物和家畜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从图片信息可推知
A.美洲是高产作物甘薯和大豆的发源地B.亚洲在食物物种交流上具有重要地位
C.大洋洲过于孤立导致农业无任何发展D.新航路的开辟促使非洲物种开始外传
2022-01-24更新 | 353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4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9 . 16世纪后,中国的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如中俄之间形成“万里茶道”。各国根据自身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英国形成了“下午茶”。这反映了
A.东方的饮食文化长期领先于西方B.文化的传播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C.各国文化在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D.茶的全球流动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022-01-24更新 | 27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4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10 . 李百川小说《绿野仙踪》(乾隆年间成书,据旧钞本)四十九回:何公子递下十二两银子扬长而去,苗秃子帮闲骂道:“不想他是个西番柿子,中看不中吃的歪货物。”据此,对“西番柿子”推断正确的是
A.仅作为观赏植物存在B.当时不作为食用蔬菜
C.该物种来自西亚地区D.乾隆年间被引入中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