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引入中国的新品种,当以玉米和番薯最为重要。玉米是美洲土人培养成功的粮食作物,初传地区大约在闽、粤,然后普及于包括杭州的许多地方。番薯在16世纪由美洲进入南洋,数十年后进入中国,并普及于中国南北各地。主食之外,新引入的蔬果,如南瓜、西红柿、胡萝卜、辣椒等均使中国的食品资源更为丰富。油类作物中,明代已有芝麻、豆类,加上新引入的花生、菜籽均可榨油食用。明代插条、接枝诸项无性生殖的栽种方法,当与种植番薯的经验有关。明代中国将过去不用于农业的边缘土地,也以种种方式垦拓为耕地。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1575年,马铃薯传到爱尔兰之后,在短短50年内,马铃薯成了爱尔兰人最主要的食物,也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面积播种马铃薯,是因为爱尔兰的气候潮湿阴冷,土质肥沃疏松。16世纪的爱尔兰在农业上十分落后,基本上都靠外部援助,由于和英格兰战事不断,饥荒时有发生,人口不断下降。因此,爱尔兰人将马铃薯比喻成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即使是在饥荒情况最严重的时候,平民们都不曾想过要种植其他农作物。1846年病害袭来,整个爱尔兰的马铃薯绝产,当时马铃薯疫病风行整个欧洲,但只在爱尔兰造成如此大的破坏。1845年,爱尔兰有850万人,马铃薯危机出现之后的几年间,有100万人死于持续的饥荒和疾病,200多万人离开了爱尔兰。

——摘编自高丹著《灾难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代食物新品种引入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最主要食物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引入新物种的启示。
2022-01-23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源远流长的中国饮食,在发展演变中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夏商之前,随着农业的产生与陶器发明,中华先民已普及了煮食方法。到了商代,中国人率先掌提了用水蒸气将食物煮熟的方法“蒸”,是先秦流行的用于蒸煮的青材质炊具。周朝享有美食并不容易,要严格遵守“周礼”。汉代的餐来上,不但有豆豉这样本土发明的食品,更有新面孔:像葡萄、首宿、石槽、胡蒜、胡瓜、胡桃、胡麻等。唐太宗遣使(天竺摩揭陀)取熬糖法,使唐代水果宴饯大量出现,特别是岭南地区经常用糖制作果脯。

宋代在汴京域临安,食物种美琳琅满目,“北稻南麦”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包子、饺子、烧饼、刀削面散布江南市镇。夜市通宵敞开,甚至可以边吃边坐而论道,探讨饮食玄妙哲学,也有喜谈性理的文人雅士作陪。随着新旧大陆物种交换,玉五米、番薯、马铃薯、花生、椒、南瓜、向日获等30余种美洲原产物来到中国落地生根,最终使明清食材英定中餐格局。近代以来,西餐汇入,在博大精深的中餐菜单上添上一道“新中式”。

——摘编自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