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50年,西班牙人在南美洲发现了马铃薯。1600年以后,欧洲人口迅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随之出现。人们开始想到用马铃薯解决危机,贫穷的爱尔兰成为欧洲最早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马铃薯种植管理简便,没有犁的人家用一把铲子就能栽种。而且马铃薯的产量高,易于储存,食用的时候也不需要研磨加工,它也因此成为军队最理想的粮食。随着法国大革命而爆发的持续20多年的大规模战争,马铃薯的食用范围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1831~1832年,俄罗斯遭遇饥荒,政府大力推广栽种马铃薯,这种作物逐渐“征服”全欧洲。

材料二   出于各种原因,欧洲人一度认为马铃薯是奴隶的主食,因此,欧洲社会上层对其接受度不高,而马铃薯的众多优点使得它非常适合穷人食用。事实上,18世纪认为马铃薯大有前途的人,正是那些希望马铃薯越来越便宜,能让大量穷人填饱肚子的人,这些人以此为理想,其中就包括英格兰新兴工厂的老板。这些老板为了抢占市场,竭力生产更便宜的产品。工业化初期的艰苦年代,面包占到英格兰工人日常开销的一大部分,因此他们不得不多吃一些马铃薯,以避免陷入买了面包就没钱再买肉类的困境,而且马铃薯正好可以替代这些谷物类食物的营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彭慕兰等《贸易打造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铃薯得以在欧洲普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化时代马铃薯在欧洲普及的特点及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后半叶,借助跨越太平洋的白银贸易,玉米进入了中国。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宽松,这之后,中国的农民们便能够对山上贫瘠的荒地进行耕作了。玉米由西部和南部广袤的田间,开始进入全国各地。以前,从未有过一种农作物能在中国比较温暖潮湿的山区获得高产,玉米的引种使南部和西南部人口得以增加,这成为那里反叛的起因。幸运的是,中国免除了完全依赖玉米引起的蜀黍红斑和其他的营养不良症状,不仅仅是大豆和蔬菜在继续提供维生素,与玉米一起传播开来的新大陆的其他农作物也改善了乡村的营养状况。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丈量的世界史》

材料二   四川川中地区自清乾隆以后,人口增长很快,除了一部分为自然增长外,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这些移民入川后,在水田已经耕垦殆尽、以垦山为业的情况下,选择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大约嘉庆以后,玉米已在山区占据绝对优势,“山居广植以养生”,“山民以作正粮”,“山地种之多茂,贫民赖以资主”。

——摘编自苏生文《玉米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玉米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玉米在川中山区占据绝对优势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在中国传播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辣椒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时称“番椒”。明代的外来物种还有番豆、番茄、番薯等。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年,杭州)中有:“番椒丛生,白花,子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虽有番椒的形态记录,但高濂却忽略了它的食物属性。辣椒最早作为食物的记载出自贵州的地方志,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思州府志》中写道:“海椒,俗名辣火,土苗(当地主要少数民族)用以代盐.”在盐业官营的时代,贵州一个盐井都没有,甚至有谚语说“一石米换一斤盐”。

——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等

材料二   当代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大层次的辛辣区;生活在辛辣区的人们将辣椒文化作为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域内部,辣椒得到高度认同。国画大师齐白石受辣椒文化的熏陶而产生了浓厚的辣椒情结,他一改传统国画以梅、兰、竹、菊为对象的创作习惯,针对辣椒进行了一系列的绘画创作,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辣椒的赞颂。近年来,随着祖国大江南北的饮食交流越来越深入,不少人因为生理或心理的原因,转而以辣椒作为食疗产品进行身体调节。一些长期频繁食用辣椒的人也会适量地调节饮食习惯,改换清淡口味,调节生理机能,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辣椒传入中国虽只有四百年的历史,但是辣椒文化已经完全融入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促进了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

——摘编自张艺凡、朱宏斌《珠椒传入中国的地域文化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辣椒传入中国的特点,并简析其传播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辣椒的食用对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白菜原产中国。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一个陶罐里有白菜籽,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比除稻谷外其他原产中国的粮食作物要古远。白菜古时称“菘”,春秋战国已大量栽培,南北朝时已是中国南方最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唐代出现了白菘、紫菘和牛肚菘等不同的品种……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在日子已经很滋润了的今天,白菜依然是中国民众餐桌上无可替代的主菜之一。白菜在明朝时由中国传到朝鲜王朝,之后成了朝鲜泡菜的主要原料。日本初见大白菜是在1875年明治8年的东京博览会清政府的展台上,明治政府花钱买回了3株展品,在爱知试种2棵,东京试种1棵,但全都结不了菜球以失败告终。20世纪初,日俄战争期间,有些日本士兵在中国东北尝到这种菜觉得味道不错,于是把它的种子带到了日本,最终在仙台培育出白菜,并广泛种植。目前在日本市场上出售的食品工厂生产的饺子,基本都是猪肉白菜馅的。

——摘编自彭世奖:《中国作物栽培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菜在朝鲜、日本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