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2023年10月16日,某国际组织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了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揭幕仪式和第三届世界粮食论坛开幕式,聚焦加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加快落实气候行动,共建“零饥饿”世界。该国际组织的徽标是(     
A.B.
C.D.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制度复合体示意图。圆圈表示主要问题区域(构成性制度),实线框表示主要影响粮食安全制度复合体的国际组织,虚线框表示方案、计划和法律协定。
2023-06-28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欧盟的粮食安全目标主要是维护农村社区、促进农村发展、提高粮食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美国的粮食安全目标侧重于耕地保护和对农民进行收入支持;日本的粮食安全政策核心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特别是大米的自给率。这体现的粮食安全特征是(     
A.系统性B.动态性C.地域性D.全局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是由粗放农业向精细农业发展的时期。《逸周书·王会解》记载,“山戎”曾向周成王贡献特产“戎菽(大豆)”。“山戎”是与东胡族有密切联系的少数民族,春秋时居燕国之北。《管子·戒》中记载:“(齐桓公)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西周时期,(耕地)休闲制度逐步向连种制过渡,春秋时期大概尚是休闲制与连种制并存的,到了战国时期,六国“辟田野”“实仓廪”,连种制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荀子·富国》中记载,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方“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摘编自郭文韬《中国古代的农作制和耕作法》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暴露了食品产业链的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不足……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全产业链安全质量控制模式已被广泛采纳。以下是“生鲜食品全产业链风险指标体系”。

-据房瑞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策略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全“生产环节”相关的二级指标。如今,我国生鲜电子商务市场日趋活跃,生鲜电子商务行业井喷,请从技术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国化肥用量从2015年的6022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5250万吨,降幅达到12.8%;施肥强度从年约55千克/亩下降到约47千克/亩。2021年,农业农村部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修订并发布行业标准,规范有机肥料生产使用。这表明我国(     
A.化肥制造业日益萎缩B.兼顾科技推动与食品安全
C.农业科技领先于世界D.国内粮食安全成当务之急
6 . 我国年消费的粮食数量2021年达到14000亿斤左右,而世界粮食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6800亿斤。我国每年消费大米2900亿斤,而世界市场大米的可贸易量只有700亿斤。我国每年消费猪肉5400万吨.而世界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900多万吨。这一状况(     
A.源于各国对粮食生产的轻视B.凸显了粮食自给的重要性
C.激化了我国的粮食紧缺问题D.对世界食品卫生形成威胁
7 . 日本等国研制的摘番茄机器人,能判断番茄是否成熟,只摘成熟果实。法、美等国研制的机器人,可使肥料分配完全自动化。这说明(  )
A.人工智能在农业中得到运用B.农业开始大规模机械化
C.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发展D.在农业生产中机器完全代替人力
8 . 2022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下列选项中,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②中国发布《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提出“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
③联合国安理会多次牵头组织、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
④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④
9 . 2020年12月8日,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再次召回Assala和Levitts两个品牌的熟食肉类产品,官方解释其原因为“可能受到李斯特菌的污染”。这一事件充分证明
A.化肥农药的残留污染问题必须重视B.禽畜饲养过程防止过度使用抗生素
C.对于食品加工过程需要严格监管D.加拿大政府已经采取了最严格的标准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食品安全是被纳入公共安全的范畴,故而在对食品安全法律关系的调整上,古代更多适用的是刑律,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主体追究的也主要是刑事责任。以《宋刑统》的规定为例,“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古人在食品安全立法之外,还同时设计了多种制度和方法,培养相关专业性人才,这些举措为古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提供了多重保障。茶叶能成为中国古代与瓷器、丝绸并列的重要贸易输出商品,除了中国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环境和悠久的种茶传统,专业的茶叶品质甄别技术也是确保其品质安全,使其得以畅销世界的重要原因。此外,在食品市场中创设的举报人奖励制度,延伸了政府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显著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摘编自张维《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刍论》

材料二   当今世界各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更加迫在眉睫。从我国自身来说,用“不容乐观”这个词来描述当代中国粮食安全状况是恰当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及预警》一书指出: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为“比较安全”,但大豆存在潜在风险。大豆供不应求的现象比较严重,仅靠我国大豆的产量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我国的大豆需求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较高。大豆的国际定价权被一些跨国粮商牢牢握在手中,严重威胁中国豆农和压榨企业的生存,进而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威胁。我国的粮食储备,不仅仅是数量不足,在结构上也存在问题。据资料统计显示,日前粮食库存品种严重不平衡,小麦、稻谷、玉米库存过多,大米及油脂、油料较少,有些地方供求严重不平衡。

——摘编自韩雪峰、李富江《当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成因。
2022-03-15更新 | 20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卢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