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石

年份19371938193819401941194219431944
粮食产量11161221175415261456148418121817
增长指数1001094157213671305133016241628

——摘编自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的现象,这种粮食紧缺的态势一直延续到1953年上半年。同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20世纪5070年代,农民种粮靠计划、粮源靠统购、消费靠统销、余缺靠调拨、供应凭票证,国家力争实现粮食供需平衡。

——摘编自毛佳《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财政政策的演进及其当代启示》等

材料三     种子是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但世界绝大多数种子供应已被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种业公司垄断。1989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颁布,对种子选育和审定、种子生产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到1994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32%。目前,相比于国外,我国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仍然不多,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及育种水平是当下农业科研最主要的任务。

     ——摘编自徐豪《种子安全,才有粮食安全》等


(1)概括材料一中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变化的总趋势,并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中国家粮食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确保粮食安全做法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承袭前代旧制,形成了由“仓庾”“常平仓”以及“社仓”构成的粮储体系。其中,仓庾储备各省解运到京的粮食,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常平仓设在州县,由地方直接管理,其基本作用是调节平抑粮价及赈灾济贫。社仓设于乡村,储粮由民间捐纳所得,由民间公举本乡有名望之人负责管理,受地方政府监督,“春日借贷,秋收偿还”。从清代仓储运行实际效果来看,康熙时期实行得比较好,乾隆以后,仓储建设虽受到强化,但难以适应社会变化,仓管不善,尤其是各地多以积钱代谷,导致仓粮不足,仓储作用弱化。

——摘编自袭浩等《清代粮食储备体系及其问题的现实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土地改革,农村人均消费粮食从1949年的370斤增加到1952年的440斤,农民有余量也不急于出售。另一方面,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口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部分私商炒作粮价和国积粮食。面对这一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1953年,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1955年国务院又制定了《市镇粮食供应暂行办法》,有效缓解了粮食问题。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第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初期粮食仓储制度的成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年国家粮食收支情况,并概括1953-1955年国家粮食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中期有效的海运保证了大都的粮食供应,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但在元朝末期,顺帝至正年间多次出现“海运不给”“运道遂梗”的局面,“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京师乏粮,使大都附近“强贼四起”。时人认为,“所在盗起,盖由岁饥民贫”,并建议“大发仓廪赈之,以收人心”,但元顺帝不允。行之数十年的京师赈济至此停止。京畿自然灾害频仍,大都粮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大量人口外流。元朝廷不得不鼓励在京畿内开荒垦田,同时资遣流民及裁汰冗官,这些措施取得了有限的效果。

——摘编自韩光辉、向楠《元末大都城市的粮食供应》

材料二   工业革命导致了英国城市人口的剧增,伦敦、曼彻斯特等诸多城市出现严重的粮食供应问题。为此,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项法律,支持政府加快修筑运河和铁路,促进国内不同地区的粮食流通和互补,增强城市粮食供应的稳定性。1846年,英国议会废除了自1815年以来实行的《谷物法》,该法案曾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夸特是英国的重量单位,约合12.7千克)低于80先令时,绝对禁止粮食进口;只有在达到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自由输入粮食。据统计,英国19世纪30年代进口粮食比重为2%,到19世纪60年代增至24%。

——摘编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末大都粮食供应不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政府解决城市粮食供给问题的新思路,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解决城市粮食问题的历史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