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胡光墉破产案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胡光墉进入左宗棠幕府,为左氏办理军需后勤,兼办洋务。1876年,左宗棠西征新疆,胡光墉为左氏筹借巨额洋款被朝廷嘉许,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后来,胡光墉依仗与左氏的关系,在东南各省开设钱庄和票号,甚至经营当时私人票号被禁止的官款业务。

1883年,上海爆发金融危机,加上中越边境紧张,胡光墉的阜康票号因挤兑风波而倒闭,紧随而来的是官款索赔问题。清政府谕令左宗棠查办阜康官亏案。左宗棠虽与胡光墉私交甚密,但因阜康票号官亏案牵涉事大,并没有对其偏袒。按制,亏空的款项由当事人用自己的财产抵偿亏损的公款即可。

本以为此案就此结案。然而,陕督谭钟麟质疑胡光墉在西征借款中存在“不当得利”,由此牵涉出户部清算胡光墉历史经济问题的两大案件。第一、华商股份案。西征筹饷过程中,胡光墉按章设立乾泰公司,共筹集350万两,其中汇丰银行和华商各认股175万两。胡光墉被质疑华商股份为其隐形资产。左宗棠认为“华商股内实有洋行伙友附股”,肯定胡光墉“并无股份”,并有债票为据。而户部阎敬铭认为胡氏“出身市侩,积惯架空罔利”。18847月,户部在无确切证据的前提下,凭借权力认定华商股份是胡氏隐形资产,并强行追索15万两。第二、行用水脚银案。行用水脚银是胡光墉经手西征借款因公报销的相关费用。此费符合清政府默许的“援案开报”、汇单奏销的惯例。户部对此提出质疑,认定行用水脚等106784两皆为胡光墉“擅扣滥支”之款。左宗棠等人回应了户部的相关质疑,称水脚银“驻鄂粮台有案可查,非胡革道所能掩饰”。曾国荃称报销依据并非户部标准,而是“轮船之定章,特数目多寡之间有不可概论耳”。案件的最终结果是:清政府谕令浙江省从胡氏产业内迅速变价照数凑齐106784两,于闰五月以前解交甘肃粮台应用。

胡光墉资金周转失灵,又受外商排挤,被迫贱卖资产。最终,胡光墉被革职抄家,郁郁而终。

——摘编自牛澎涛《析论清政府对胡光墉破产清算案的审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胡光墉破产案的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予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95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尼雅遗址的一处汉代墓葬中,发现一块色彩鲜艳的织锦,在织锦的彩色纹样间,8个篆体汉字跃然而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二字。该织锦质地为蜀锦,当时只有长安和成都才有能力生产。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所在地,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汉晋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赠送外国君主、使节,赏赐国内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首领的主要礼品都以丝绸为主。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4-24更新 | 282次组卷 | 32卷引用:选必2第3单元(基础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对外贸易源远流长。如表所示是某课题组提交的研究报告中所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事件中的三例”及其概况。

对外贸易事件概况
茶马古道贸易以中国西南地区为起点,以马帮为主体的民间国际贸易:茶马古道贸易因中国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而兴,从唐及清不断发展,在二战中后期达到最大规模
出口外销瓷贸易始于8世纪末,五代到宋初出现第一次高潮,宋元到明初不断发展,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的200余年被视为黄金时期,瓷器运销欧美
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贸易1842年到1930年,包括通过不平等条约的被迫开放的口岸和自行开放的口岸有100余个。加上列强租借地和非法窃据的地区,口岸贸易遍及10余省,尤以沿海、沿江的口岸为重
围绕“中国历史上的对外贸易”,从表中提取一项或几项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玻璃在东、西方早期多用于制作饰品和容器
中世纪玻璃多用于制作教堂的彩色玻璃窗。意大利玻璃制造业迅速发展。威尼斯玻璃镜、玻璃吊灯均属于奢侈品
1617世纪制镜技术的发展使得绘画有了新突破。镜子还影响了个人观及其表达。在伽利略等人研究基础上,天文望远镜、显微镜、气压计等陆续发明。17世纪末英国人发明了无色且具有折光性能的铅玻璃,英国玻璃工场迅速发展。水银镜逐渐成为普通家庭的生活用品。耶稣会给东方带来了玻璃仪器。中国的达官贵人将其作为稀罕物件保藏于博物馆。日本人迅速从好奇和迷惑转向了物尽所用,如制作眼镜和化学实验器材
1819世纪18世纪中后期,英国生产的玻璃制品向印度等殖民地大量输出。19世纪末创立的美国美兹堡玻璃厂、德国肖特玻璃厂在不断改进玻璃生产技术基础上迅速发展
20世纪1922年,实业家周学熙引入西方先进生产工艺,在秦皇岛创办耀华平板玻璃厂。50年代耀华改制为国营企业,日益发展。80年代“耀华牌”浮法玻璃蜚声海内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马丁《玻璃的世界》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具体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基本描述
春秋战国青铜货币大量出现且货币形状繁多,其中赵国铲币、齐国刀币、秦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较著名。
秦汉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公元前118 年,汉武帝废除汉初邦国制币权,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唐朝621年,唐高祖下令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宋朝1023 年,宋仁宗下令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钞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 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春秋战国到宋代货币演变趋势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名称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
“西域”
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
“西洋”
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布,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
“西方”
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摘编自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


上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