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贸易是其重要表现之一。下面是14世纪以来的三幅国际贸易示意图,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任选其中两幅图或三幅图进行比较,至少提炼其中一点变化并加以说明。(要求:围绕所选图片和所学知识展开,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公元前81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在位时,霍光组织召开讨论国家现行政策的辩论大会,史称“盐铁之议”。一方是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另一方是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之士(有德之士和儒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桑弘羊方贤良文学方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是以县官(朝廷)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此筹计之所致,非独耕桑农业也。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据(西汉)桓宽《盐铁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代“盐铁之议”的认识。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元时期的明州(宁波)是重要海港城市,也是一个繁忙的国际贸易基地。下图是宋元明州(今宁波)市舶遗址示意图:


——摘编自薛风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2-19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的对外文化交流侧重于西方,主要是中国文化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这两大先进文化之间的交流。这正是元代青花瓷大量出现的时代背景,因此人们看到了元青花瓷器上的异域风格,器型庞大,装饰繁缛,它在整个亚洲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并通过陆地和海洋两种途径从景德镇向西方传播。

——刘森、吴春明:《明初青花瓷业的伊斯兰文化因素》

材料二   青花瓷成为英国主妇的最爱,因为它既实用又充满艺术美感,可以成为家庭聚会时炫耀和探讨艺术的话题。

——曾玲玲:《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

材料三   在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背景下,中国瓷器上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恰巧迎合了人们逃脱中世纪以来的神权禁锢和对现实生活重新 关注的渴望,亦是18世纪“洛可可”风潮形成的直接动因。

——马敏:《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由“瓷之韵瓷器精品展”看中西技术和文化交流》


结合所学知识,以“青花瓷与中外文化交流”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5-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4-24更新 | 282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综合图1、图2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基本描述
春秋战国青铜货币大量出现且货币形状繁多,其中赵国铲币、齐国刀币、秦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较著名。
秦汉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公元前118 年,汉武帝废除汉初邦国制币权,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唐朝621年,唐高祖下令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宋朝1023 年,宋仁宗下令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钞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 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春秋战国到宋代货币演变趋势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名称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
“西域”
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
“西洋”
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布,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
“西方”
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摘编自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


上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学家研究已经证明富国与穷国的主要区别不在于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在于资源配置方式不同……1000多年前的中国就是开放的官场,封闭的商场中国从隋唐以后只要通过科举考试,一个平民的孩子也可以做到宰相,最有才能的人都被吸引到政府里去了,所以1000多年前中国人干的事就是头悬梁、锥刺股,重仕轻商,造成商场的封闭……中国人力资源在这种错误的激励之下进行了错误的配置,……这种配置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历史有好处,但是对于商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这也是中国近代停滞的原因。

——摘编自《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


结合所学中国历史知识,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中国古代制度政策看法,任选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论证有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