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陆交通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日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电车,日本铁路公司的电车只要晚1分钟,车内必定播放道歉的广播,而新干线的到达和出发时刻则是以15秒为单位设定的。这反映出日本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A.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B.完善了城市交通规划体系
C.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D.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2023-03-02更新 | 880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清时期,一大批运河沿岸城市因漕运而兴。这些以工商业者为主体居民的城市中不仅有府学(或州学、县学)、书院,甚至还新建了不少文庙、贡院和藏书阁。据此可知,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     
A.加快了儒家学说的普及B.助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改变了地方政区的设置D.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范围
3 . 为了在帝国全境普及水道,罗马中央政府派遣专家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步罗马城的后尘,行省的主要城市陆续修建了水道。这(     
A.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B.密切了各地间的水路联系
C.强化了封建政府的中央集权D.成为后来城市建设的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工道路: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路网。这些人工道路的铺设
A.表明人类不再依赖天然道路与河流B.推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是古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使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了一个整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清末,东北地区的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未建铁路时出口妣不多,1890年输出总值为白银37万两,自有了铁路后,大豆及大豆制品输出总值逐年增加,1900年达白银547万两,1910年达白银3669万两。这说明,铁路在当时(     
A.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B.改变了农业的产业布局
C.导致了传统农业的衰落D.丰富了出口货物的种类
6 . 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     
A.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
C.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6年,英商在沪擅自修筑吴淞铁路,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共建铁路干、支线170余条,长2.71万公里(含台湾铁路)。这些铁路的所有制,含外国资本、国营、商办及官商合办四种。旧中国国家分裂,战乱频仍,帝国主义又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这极大地恶化了中国的筑路环境。许多铁路筑筑停停,成了“胡子工程”;有些仅作了规划,而未开工;有的开了工,又中辍;有的建成了,后被拆除。由于多头修路,依赖外国,旧中国铁路的技术标准、设备型号和管理制度等无法统一,五花八门。

——摘编自陈晓东《旧中国铁路业的缩影》

材料二 1957年10月,中国建成了贯通南北、具有世界水平的武汉长江大桥,结束了长江上没有铁路的历史。1958年元旦,成都火车站举行了宝成铁路通车仪式,“蜀道难”从此成为历史。青岛四方厂仿制国内现有机车,造出“解放型”蒸汽机车,随后自行设计出“胜利型”“和平型”蒸汽机车及内燃电力并重的“东方红型”机车。

1978年,铁路客运和货运的需求开始激增,铁道部采用社会融资的方式修建铁路。截止2006年底,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7.6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四,中国成为了真正的铁路大国。1997年起,中国铁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干线大提速。2007年第6次提速后,中国迈入高铁时代。 截止2020年底,中国已经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造,技术装备输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经通过铁路、公路深度链接“一带一路”大发展战略下的沿线国家,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一条条互联互通的繁荣之路不断崛起。

——摘编自李京航《中国铁路百年史——从动荡岁月到崭新纪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业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业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中国铁路业发展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25年美国伊利运河通航,在“铁路时代”来临之前,伊利运河为美国东西部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提供了一条快速、安全、经济的捷径。不仅纽约州政府大力支持,而是东部的制造商以及移居到西部的人口也成为主要推动力量。这说明伊利运河(     
A.加强了美国各地间的联系
B.增强了美国对外贸易竞争力
C.促进了铁路交通设施建设
D.助推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2年4月,孙中山说:“建设最要之一件,则为交通。以今日之国势,交通最要者为铁道,无交通,则国家无灵活运动之机械……现以全力筹划铁道,即为国家谋自存之策。”据此可知,孙中山(     
A.主张实现民生主义目标B.揭露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C.旨在举全国之力建铁路D.认识到铁路修筑的紧迫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办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山东、天津、吉林、湖北、湖南,以及苏州、杭州、镇江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加上原来的一些商轮企业,除去中途停业者外,到1900 年继续营业的约有80家,轮船约有440艘,总吨数约10 000吨。如果连同招商局和挂洋旗的华商轮船一并计算,中国所有的轮船航运业估计达480艘,总吨数约7万吨。1901~1911 年,先后创办的大中型轮船企业46个,到宣统三年底能够继续运营的有31个,这是一个跨越性的进步。这11年间新创内河轮船企业合计达405家,资本总额580多万元,轮船630余艘,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充,除去中途停闭者,到宣统三年共有500余家企业,资本约800万元,拥有小轮船900多艘,这样就大致形成了遍及。上海、长江干支流,以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

——摘编自刘凝凡《近代中国航运业之演进研究》

材料二   据2004年数据统计,我国现有港口1 460个,国际海运船队为3 700多万载重吨,位列世界第五位。2002 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 700万标准箱,年增长35%。为适应集装箱快速发展的需要,政府重点加强了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上海、宁波、深圳等都在兴建大型深水集装箱专用泊位,尤其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和长江深水航道治理工程。2002 年底,我国已与66 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海运及河运协定批准设立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和集装箱运输服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120多家,70多家境外航商在我国港口开辟了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2004 年1月1日起施行的《港口法》,是我国第一部对港口事业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自实施以来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国际海上运输活动。我国鼓励国内港口及航运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用现代物流改造传统运输业,拓展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苏新刚《新世纪中国航运业的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初我国航运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推动21世纪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策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