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陆交通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据文献记载,官路与民路共同组成了清代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扩大了商品流通的渠道,大量商品正是沿着这一网络的经纬,从任何一地流到另外一地,农村、市镇、城市之间经济上的联系由此而密切起来。据此可知清代
A.城乡榷场互市贸易逐渐兴盛B.全国范围商业贸易网络形成
C.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D.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就此而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作为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不仅可用于灌溉、分洪和排涝,更为船舶缩短航程提供了极大便利。下图所示的运河为(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米迪运河D.伊利运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翦伯赞认为:“汉朝的文明光辉已经把西藏、青海除外之今日的整个中国照得通明,并且通过南山北麓之颈形狭管,在天山南北射出它的光辉。这种光辉,渐渐向中央扩大它的照射,大约在里海、黑海之南,便与罗马共和国的光辉交光采连,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景”。这种“美景”的呈现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B.民族政策的宽容C.匈奴势力的衰落D.屯戍政策的推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元朝在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约1500处。这些陆站、水站为公差人员服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饮食、薪炭等,有时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元朝政府这一举措旨在(     
A.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交流B.构建全国交通运输网络
C.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治理D.完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9年天津关报写到:“出口土货”,向来用牲畜、大车、船只运来天津,“受沿途种种耽延,种种遗失”,“今则虽仍用旧法载运,不过自产地运至张家口或丰台……即可易由火车运往本埠……延迟既少,伤耗亦轻”。随着京汉铁路的贯通、京张铁路延至包头,天津的经济腹地更为广阔。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近代城市传统的交通工具已经消失B.铁路运输促进城乡商品流通的扩大
C.铁路沿线地区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天津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商贸城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一大批运河沿岸城市因漕运而兴。这些以工商业者为主体居民的城市中不仅有府学(或州学、县学)、书院,甚至还新建了不少文庙、贡院和藏书阁。据此可知,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     
A.加快了儒家学说的普及B.助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改变了地方政区的设置D.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范围
7 . 明清两代对大运河漕船的规格、数量以及维护都有具体的要求。如要求漕船要用材质良好的楠木、杉木制作,标准长度为16米左右。明代设立总督河道衙门,长官为总督河道,清代改称“河道总督”,是管理漕运河道的最高军政长官。以上史实表明了(     
A.清朝对南方的统治不断加强B.政府维持漕运成本巨大
C.明清国家运输体系趋于完备D.国家对东南财赋的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清末,东北地区的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未建铁路时出口妣不多,1890年输出总值为白银37万两,自有了铁路后,大豆及大豆制品输出总值逐年增加,1900年达白银547万两,1910年达白银3669万两。这说明,铁路在当时(     
A.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B.改变了农业的产业布局
C.导致了传统农业的衰落D.丰富了出口货物的种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大大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航运距离。埃及不仅在修凿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人力与财力,政府还因举借英法外债走向财政破产,进而出卖国家主权;而英法控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则掌握着运河带来的高额利润。1882年,通过运河的船只中有80%是英国的,英国首相麦克唐纳称运河为大英帝国的动脉。苏伊士运河的修建(     
①使地中海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②引发了华夫脱党领导的民族运动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④加深西方列强对埃及的殖民侵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08更新 | 386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部分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自行车的历史




19世纪,骑马出行还是很受欢迎的出行方式,但养马需要专人打理,马粪也会给道路带来污染。1817年,冯·德莱斯男爵发明了能够保持平衡的“跑步机”(甲)。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前轮安装了脚蹬的“米肖自行车”吸引了成千上万人前来参观。这种装着木头轮子的自行车价格昂贵,是富有阶层的娱乐工具。1870年,一种配有钢质辐条的车轮诞生。1885年,英国人约翰·斯塔利发明了罗孚安全自行车(乙)。1888年,充气轮胎的发明提高了骑行的舒适性,自行车逐渐流行起来。不少女性加入骑行行列,她们抛弃沉重的裙装,走出深居简出的生活,“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自主”(丙)。

20世纪上半叶,自行车大批量生产,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普通民众的宠儿。“工人和职员不必住在工厂附近,可以选择享受郊区的环境;农民不必困在乡野,而可以选择体验城市的繁华。”自行车形成完备的生产、销售和维修体系,许多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如法国的标致和德国的欧宝都是靠自行车制造起家。二战后,汽车行业蓬勃发展,远距离高速的舒适体验使汽车取代自行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七十年代后,因石油价格上涨、工业污染以及汽车带来的交通拥堵,一些国家重新倡导自行车交通。近年来,与移动互联技术相结合的共享单车兴起。自行车没有噪音和污染,又能锻炼身体,深受城市精英阶层和健身爱好者的喜爱,成为引领时尚的新潮流。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交通与社会变迁的视角,解读自行车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