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陆交通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在周代贵族的生活中,车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王侯重臣为彰显身份,伞盖总是寸步不离左右。周人认为,车厢底部的方木框象征着大地,圆形的伞盖代表着上天。两个车轮是日月的样子,二十八根伞骨是天上的星宿的数量。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代(     
①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   ②贵族阶层的礼制规定
③宗法纽带的世袭绵延   ④兼并战争的持续不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08-02更新 | 587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翦伯赞认为:“汉朝的文明光辉已经把西藏、青海除外之今日的整个中国照得通明,并且通过南山北麓之颈形狭管,在天山南北射出它的光辉。这种光辉,渐渐向中央扩大它的照射,大约在里海、黑海之南,便与罗马共和国的光辉交光采连,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景”。这种“美景”的呈现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B.民族政策的宽容C.匈奴势力的衰落D.屯戍政策的推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清时期,一大批运河沿岸城市因漕运而兴。这些以工商业者为主体居民的城市中不仅有府学(或州学、县学)、书院,甚至还新建了不少文庙、贡院和藏书阁。据此可知,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     
A.加快了儒家学说的普及B.助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改变了地方政区的设置D.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范围
4 . 由宋代及清代,江西因赣江贯穿南北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要地,东西货物汇聚,各方商贾云集。有学者认为,近现代江西发展由于海运的兴起,原本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赣江内河航运大不如前;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江西更是错过了铁路时代的开端。该学者以江西为例,论述了(     
A.内河航运落后于其他交通方式B.交通变迁深刻影响区域发展
C.现代交通发展进入了铁路时代D.水运交通应该继续发挥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是当时经济的“生命线”,承担着数百万石的粮食及其它物资的运输重任。近代初期,因英国殖民入侵和太平天国运动,运河一度被封锁中断,直到洋务运动期间才恢复。1911年,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浦口)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材料表明(     
A.近代运河已失去存在的必要B.铁路是近代最先进的运输方式
C.西方侵略阻碍中国交通发展D.运河兴衰与国家发展紧密相关
6 . 读图《宋代对外贸易图》。由此图能够直接得出,当时(     
A.城市发展依赖对外贸易繁荣B.经济格局变动助推外贸的发展
C.北方的陆路交通受到了阻隔D.东南沿海是最重要的外贸地区
7 . 城市粮食供应问题。

材料一   据《清史稿·食货志》,清朝定都北京,“漕运初悉仍明旧”,顺治二年(1645)户部奏定“每岁额征漕粮四百万石。其运京仓者为正兑米,原额三百三十万石,……其运通漕者为改兑米,原额七十万石。”……至康熙十九年(1680),顺天府新增、退出、开垦并清查民地共计28475顷余。其中新增开垦地约占三分之一,近万顷。……康熙之后实行了“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禁止旗地“增租夺佃”等政策。

——摘编自《清史稿》

材料二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粮商的经济实力不断扩大,他们不仅在北京周边省份购买粮食,而且还通过轮船招商局,往赴江浙、湖广等地购买大米,以满足京师粮食的需要。光绪二十三年(1897)京奉铁路天津至北京段——津卢铁路建成通车,以后京汉铁路、京绥铁路、津浦铁路也相继通车,北京成为全国的铁路交通枢纽。铁路的开通进一步促进全国各地粮食顺利运往北京。北京的粮食供应市场进一步扩大,即使没有南漕的接济,粮食的供应也不成问题。因此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清政府下令取消漕运。光绪三十年(1904)十二月,漕运官署悉行裁撤,漕运制度遂告废止……清末有粮商2000家左右,民国后经兼并改组,也有1500家,从业店员工人在8000人以上。

——摘编自《近代北京的粮食供应》《北平工商业概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初解决北京粮食供应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北京粮食供应方式的变化及原因。
2022-05-26更新 | 21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五月模拟(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办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山东、天津、吉林、湖北、湖南,以及苏州、杭州、镇江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加上原来的一些商轮企业,除去中途停业者外,到1900 年继续营业的约有80家,轮船约有440艘,总吨数约10 000吨。如果连同招商局和挂洋旗的华商轮船一并计算,中国所有的轮船航运业估计达480艘,总吨数约7万吨。1901~1911 年,先后创办的大中型轮船企业46个,到宣统三年底能够继续运营的有31个,这是一个跨越性的进步。这11年间新创内河轮船企业合计达405家,资本总额580多万元,轮船630余艘,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充,除去中途停闭者,到宣统三年共有500余家企业,资本约800万元,拥有小轮船900多艘,这样就大致形成了遍及。上海、长江干支流,以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

——摘编自刘凝凡《近代中国航运业之演进研究》

材料二   据2004年数据统计,我国现有港口1 460个,国际海运船队为3 700多万载重吨,位列世界第五位。2002 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 700万标准箱,年增长35%。为适应集装箱快速发展的需要,政府重点加强了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上海、宁波、深圳等都在兴建大型深水集装箱专用泊位,尤其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和长江深水航道治理工程。2002 年底,我国已与66 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海运及河运协定批准设立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和集装箱运输服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120多家,70多家境外航商在我国港口开辟了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2004 年1月1日起施行的《港口法》,是我国第一部对港口事业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自实施以来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国际海上运输活动。我国鼓励国内港口及航运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用现代物流改造传统运输业,拓展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苏新刚《新世纪中国航运业的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初我国航运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推动21世纪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策略。
9 . [交通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英国在中世纪晚期开始重视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的立法,每一个教区负责维护其自己区域的道路……在16世纪以后,英国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交通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内河进行一系列的改造迫在眉睫……在16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大发现的热情刺激了不列颠,英国人开始积极地参与海上探险活动,海上活动的空间大大地得到拓展。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城市交通的大变革促进了商品流通和人口流动,带动了商贸服务业如建筑业、 邮政通讯、商业服务、教育科技、文化娱乐、金融保险等的发展。其中,最受影响的是旅游业。……铁路在全国交织成网,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数量与速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时间和空间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社会。……随着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发展,英国城市人口激增,城市问题日益明显。

——摘编自欧阳萍、方文《19世纪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三   伊利运河的通航是美国区际贸易发展中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它的出现使纽约州西部地区取代哈德逊河谷成为新的农产品产地,运河沿线地区亦成为工业发展的热土……工农业的发展让运河沿线的许多城镇一跃成为人丁兴旺的重镇……运河通航后,纽约港的货物吞吐量便迅速拉开与周边主要港的差距。伊利运河为美国东西部之间人员往来运输物资提供了一条快速安全经济的捷径,在美国“西进运动”中扮演了提供强有力交通保障的角色。

——摘编自吕畅《美国伊利运河的开凿及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在中世纪晚期后交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代驿传通讯以京城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延伸,每条线路相隔--定的距离便设驿站(或亭、馆、塘、台),配备驿官.驿卒等人员,组成全国驿传网络,采取接力的方法,一站接一站地传递公文信函和军事情报等信息。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驿站仅是传递现行文书的基础设施B.驿站畅通了全国各地间的信息交流
C.弱化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统治D.加强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的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