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英国,医生群体遵守严格的三等级秩序,内科医生、外科医生、药剂师三大群体等级依次降低,且各自成立协会,维护等级分离。1805年,药剂师不断向议会请愿,要求破除等级秩序。1815年,一个新的阶层——外科医生—药剂师群体(全科医生)正在崛起,他们从事着全面的医疗工作,逐渐成为城镇和乡村中医生职业势力最为庞大的群体。1886年,英政府颁布《医疗法》,英国开始进入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医疗服务模式中。1911年,《全民保险法案》颁布,要求各郡的保险委员会选择一些当地信誉较好的全科医生并与其签订合同,使其一周中有两天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其余时间仍可继续从事私人医疗服务。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英国全科医生群体的崛起及影响》等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培训农村卫生员。他们“不拿工资,在家种地”,一般都经过社区医院的短期培训,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无论内外科、妇产科还是小儿科,多少都通点。他们不坐班,群众有病随叫随到。群众基本上“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大队”。与此同时,农村卫生员还通过家庭卫生宣传、计划免疫推广以及指导农村的饮用水源、粪便垃圾、厕所。牲畜圈棚改造等义务工作,承载了社会动员、国家控制、树立典型等多重政治含义。他们被广大农民称作“合作医疗的台柱子”,是“信得过,养得起,管得着,用得上”的医生。

——摘编自龙长安、汪雪微《“赤脚医生”对国家建设的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英国全科医生制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英国全科医生与新中国农村卫生员的相同点,并分析新中国农村卫生员制度实施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检疫观念在1346年就已经存在,这起源于《圣经》中驱逐麻风病人的论述。检疫规定首先在拉古萨(1465年),然后在威尼斯(1485年)成为制度;此后在16世纪的地中海地区被广泛效仿。尽管人类(进港40天内)被禁止上岸,老鼠和跳蚤的上岸却禁止不了。城市政府对恶性疾病的反应相当迅速,比如在鼠疫爆发时保证食物供应、建立检疫所、招募医生,甚至组织丧葬,并为公众制定相关行为规范等。城市当局体现了他们的活力,而正是这种活力使13501550年成为欧洲城邦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德国和意大利诸城邦。

材料二   科学家成功地发明了廉价而有效的方法,以控制各类传染病。不仅如此,能够有效推广医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机构,也在各地迅速出现。国家级和地方性的卫生委员会和医疗服务组织遍布全球,军队的医疗团队也在与社会机构同步(甚至提前)发展,以至于到20世纪下半期,专家们倡议要把威胁人类的传染病从地球上清除出去,并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目标。但人类更多地向更大的城市中心的迁移也进一步加强了与以往常见传染病的接触。结果便形成了某种竞赛,一方是医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和公共管理体系的完善,另一方是生活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传染病及其(并发)慢性病的强化。

材料三   毋庸置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价值观变迁,绝不可能仅仅取决于瘟疫;然而,瘟疫流行以及城市当局应对瘟疫的成功方式,肯定对欧洲意识形态的划时代转变发挥过重大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至16世纪欧洲城市积极防控传染病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传染病防治事业的发展趋势。
(3)综合以上材料,运用唯物史观对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解读。
3 . 烈性传染病鼠疫曾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后期、尤其是明代末年气候异常的背景下,华北地区以及中国北方各地普遍干旱少雨,生态系统趋于脆弱。明代后期的华北人口已相当密集,觅食人口的数量和流动性大大增加……万历年间的华北鼠疫大流行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陷于停滞,崇祯鼠疫则在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加速了它的传播和扩散。明王朝是在灾荒、民变、鼠疫和清兵的联合作用下灭亡的。

——摘编自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年》等

材料二   1910年10月,东三省肺鼠疫大流行。12月19日,我被派往哈尔滨调查瘟疫、组织防控。12月24日,我抵达哈尔滨,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解剖疫死者尸体,建立实验室,发现鼠疫病原菌。采取了控制交通、隔离疫区、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火化鼠疫死者尸体等多种科学防治措施,使这场瘟疫很快就被控制。1911年4月,在奉天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议”,我当选为主席,这是我国首次国际科学会议。

——整理自伍连德《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末鼠疫流行的原因及影响。
(2)指出材料二体现的史料类型与防疫观念。并结合所学,分析此次疫情控制产生的积极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英国乡村地区一直没有专业的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民众的医疗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19世纪,新兴的全科医生群体在英国出现,他们也关注到了乡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现状。19世纪60年代,英国乡村医院兴起。乡村医院一般位于某个小镇或大村庄中,处于附近几个村舍的中心地带,以扩大辐射面积、方便周围民众就诊。从人员配备来看,乡村医院除主治医生外,通常配有1名护士,若干名女佣,她们通常来自周边农村,经培训上岗,工资较为低廉。乡村医院配有专门组织机构对财务收支、日常事务、病人准入进行管理和监督。在这些乡村医院中,有的向受感染劳工打开了大门,有的为因生产事故受伤的工人提供紧急医疗救助,还有的则是为了应付火车开通后频发的交通事故。随着20世纪中期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英国乡村医院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傅益东《论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的兴起》

材料二   1952年,卫生部规定自然村设卫生室,配有不脱离生产的卫生员,这实际上是乡村医生的雏形。1968年,《文汇报》首次提到“不拿工资……亦工亦农……”的“赤脚医生”这一名词,该称号经《人民日报》转载,迅速传遍全国。1981年,国务院规定,“凡经考核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1985年,国家决定将“赤脚医生”改为“乡村医生”。1998年,我国通过了《执业医师法》,其中明确了乡村医生的性质和职责,并规定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要按照执业医师法进行管理。从1980-2007年,我国乡村医生年平均增长1.39%。自诞生以来,乡村医生的职能始终没有改变。据统计,我国农村53.5%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就医看病。……乡村医生运用中草药以及针灸等手段治疗疾病,深受农民欢迎。同时,许多国家也将中国乡村医生模式作为发展本国卫生体系的样板。

——摘编自任苒《中国乡村医生的发展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兴起的原因,并分析乡村医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乡村医生发展的特点及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