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概况
1950~1952

周恩来提出新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1955毛泽东提出:“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消灭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防治血吸虫病要当作政治任务……大搞群众运动,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1956《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合作社对于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社员负责医疗,首次赋予集体介入农村社会成员疾病医疗的责任
1960《关于人民公社卫生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发布,意味着合作医疗成为政府在农村实施的医疗卫生制度
1965毛泽东批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各地“医学速成培训班”陆续开设,培养的农村赤脚医生承担了占当时全国人口90%的农民防疫、保健任务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医疗卫生部门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996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2002《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对农村卫生工作做了全方面规划,提出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201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他谈到,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2016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的38字方针

——摘编自孙红英《新中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践历程与经验启示》

材料   呈现了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历程,其中蕴含了诸多有益启示,围绕“新中国的医疗卫生建设”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炼)

2024-04-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师联盟大联考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为进一步满足国民的医疗保障需求,我国进行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国务院于1994年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实施了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初步确立了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制度框架。1996年,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56个城市。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建设的前期试点基础上,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起点,我国逐步建立起针对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最终覆盖全体国民。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13亿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仇雨临《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四十年:进程、经验与展望》

材料二   有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降低了老年人的死亡率,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特别是促进了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健康。2003年以后,我国健康水平的改善速度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从200330‰左右下降至2018年的10‰左右,期间,人均预期寿命的年均增长速度也从0.17岁提高至0.45岁。200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比例只有15.9%,个人支出比例高达60%。2013年,政府支出比例上升至30.1%,个人支出比例下降至33.9%。

——摘编自雷晓燕《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作用。
3 . 如图是《大瘟疫与人类之战》一书的“目录”摘编。据此可推,该书的主旨是(     

A.疫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B.科学进步终结了疫病传播
C.传染病的流行难以控制D.疫病防治有赖人类理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医疗健康领域里的那些“第一”

成就

概况

贡献

1962年研制成功糖丸减毒活疫苗

1959年,为了应对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疫情,国家派董德祥等四位科学家赴苏联考察。回国后,历经三年改进,终于成功研制出室温条件下延长保质期的糖丸疫苗。成功阻断了“脊灰”野病毒,是世界公共卫生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成为全中国孩子们心中永远的甜。

1 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援外医疗队

1963年应阿尔及利亚政府邀请,中国派出援外医疗队,因阿尔及利亚政府3次强烈挽留,医护人员一再延期,直到1965年10月才回国。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在两年半时间里,诊治37万次,未发生一次医疗事故。

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58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项目被列为国家机密研究计划。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采用了“大兵团作战”,仅中科院上海分院就集中了300多人的科研队伍。正逢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鼓励和支持。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1972年发现青蒿素

1969年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项目“523”办公室任务,开始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她和课题组于1972年分离得到青蒿素单体,并与中科院协作,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青蒿素的发现不仅增加一个抗疟疾新药,还在于发现这一新化合物的独特化学结构,为合成设计新药指出方向。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新中国医疗健康领域里的那些“第一”》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欧洲最早的一次鼠疫发生在6世纪的查士丁尼帝国。14世纪的欧洲战争频繁,加之粮食歉收,助推了黑死病在欧洲的肆虐。据记载,该病最初流行于亚洲内地,后经君士坦丁堡延至意大利、法国,14世纪中叶又传入英国、德国乃至俄罗斯,夺走欧洲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引发劳动力工资增长、货币租税形成以及采邑制度和契约义务的瓦解。在14世纪,该病在西班牙先后爆发了6次,在意大利爆发了3次;14~17世纪里,在法国爆发了6次。至1720年,马赛暴发的鼠疫,则是欧洲最后一次鼠疫。至20世纪,随着青霉素等药物出现,鼠疫才被人们制服。对于鼠疫,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写道: 健康的人只要一跟病人接触,就染上了病,那情形仿佛干柴凑着烈火那样容易燃烧起来……连信仰虔诚的教士也接连死去。这不仅使得怀疑论兴起,还引发人们对人生的重新思考。

——摘编自高玉宽《中世纪欧洲鼠疫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920~1921年,东北鼠疫肇始于海拉尔(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当地旱獭是病菌的主要携带者。此时恰逢俄境动荡,沙俄白军纷纷东窜,我境满海各站,俄兵充塞街衢,车站秩序混乱。部分居民害怕被检查,发病时不敢报告,病死后或弃尸荒野,最终鼠疫经由铁路蔓延至东北全境乃至境外。面对疫情,奉天政府则颁布《各省区筹赈办法大纲》将救灾款项交由地方解决。疫情爆发后,哈尔滨防疫医院院长伍连德提出:由华人力求清洁,自为预防的建议,后亲赴海拉尔调查,通过化验确证为肺疫菌(鼠疫),并公布其病理及治疗方法等。政府则设立防疫总处,统计病例,并出版防疫日报,专门报道鼠疫的流行情况、政府的防疫措施。政府还发布了养阴清肺汤、神仙活命汤等供居民购买或配置。社会大型医疗机构对染疫患者进行收容及治疗,民间的个体医生也开门为鼠疫患者进行诊疗。此外,官商居民不待警界之传谕,已各严行防范,均于住室、街道,满垫石灰

——摘编自梁坤莲《1920~1921年东北鼠疫流行与社会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鼠疫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1921年东北鼠疫流行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鼠疫防治的认识。
6 .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扁鹊确立“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黄帝内经》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东汉末年,华佗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形成《千金方》,被人尊为“药王”。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宋慈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民族医学奋起为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活力。明朝时中国早于西方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世界上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清朝时中医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辨证体系。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   在近代西方医学的冲击之下,开始出现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质疑。1929年,国民政府一度通过了“废止中医案”。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屠呦呦借助中医古籍,发明“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摘得诺贝尔奖。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有力地推动中医学的国际传播。

——摘编自韩霁《中医药独特价值得到世界认可》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中医药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医药文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流行病传播猖獗,其中以鼠疫、麻风等为最盛。麻风在13世纪最为猫辄,在欧洲平均每400人中就有一患者,后经严格隔离才停止蔓延,这促进了欧洲医院的设立。1346年欧洲鼠疫大流行,促使威尼斯港口设立检疫,以后的伦敦、巴黎等也颁布了一些防止传染病的法规。中世纪医学基本上由僧侣掌握,只有他们懂得拉丁语,保存了一些古代传下来的医药知识,他们为病人看病,也替病人祈祷,发展成所谓的“寺院医学”,他们把治愈与“神圣的奇迹”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赵秀荣著《西方医疗社会史》

材料二   17世纪中叶荷兰的莱顿大学开始实行临床教学并取消宗教派别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国学生。到18世纪,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起来,莱顿大学在医院中设立了教学病床。16世纪,中国已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18世纪初,这种方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詹纳在实践中发现牛痘接种比人痘接种更安全。他的这个改进增加了接种的安全性,为人类最终消灭天花作出贡献。德国人弗兰克(17451821)写成《医务监督的完整体系》,其中就谈到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的很多问题。同时,还有人呼吁改善监狱卫生、解放精神病人。但这类活动主要是个人活动,直到19世纪,政府才逐渐重视这些问题。

——摘编自【英】基尔·沃丁顿《欧洲医疗五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疾病治疗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欧洲医学取得进步的主要表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健全和发展全国卫生基层组织的决定》,决定要求城市的每个街道和农村的每个乡都要有一个医疗卫生机构,提出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形式。根据上述决定,卫生部首先有计划地建立和健全县(旗、自治县)级医疗机构,同时责成县卫生院负责承担并指导全县的公共卫生工作。此后,卫生部又先后下发了《关于组织联合医疗机构实施办法》《县卫生院暂行组织通则》《县属区卫生所暂行组织通则》,推动广大县域逐步形成以医疗为中心,面向农村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到1952年年底,全国已有县医院(卫生院)2123所,病床37467张;“一五”计划时期,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区卫生所普遍发展成为区卫生院。

——摘编自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材料二   2009年至2011年期间,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我国45个县共安排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4843个,其中包括71个县级医院、427个乡镇卫生院和4412个村卫生室。随着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农村地区加强了对疫情的监测网络建设。农村地区已有100%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3. 5%的医疗卫生机构和70%以上的实现了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的乡镇卫生院。国家非常关注困难地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对其给予专项补助,并对艾滋病、乙型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严重传染病患者实行免费或低收费治疗。

——摘编 自韩俊江、王胜子《试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21世纪初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应该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扮演哪些角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地方病的防与治

病种部署法律成就
血吸虫病1955年底在杭州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发出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会上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领导小组,统抓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1957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4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保证执行国务院指示的通知。
《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条例》《食盐加碘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暂行办法》《防治鼠疫规定》《防治布氏杆菌病暂行办法》等1958年江西余江县首先消灭血吸虫病,成为我国“送瘟神”的光辉典范。至新中国成立40周年前夕,我国广东、上海、福建、广西4省市区已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全国373个流行县中,有141个达到消灭标准,122个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到1988年,全国累计治愈1000多万病人,治疗110多万头病牛,灭螺面积114多亿平方米。
地甲病狠抓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富民政策,把防病治病与脱贫致富相结合作为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
到1989年,全国有27个省市区普及了碘盐,供应量达328万吨,有3.6亿人吃上了碘盐,占病区人口85%以上。全国治愈现症病人2500多万。继1980年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基本控制地甲病后,黑龙江、天津等17个省市区达到基本控制地甲病的标准。

——摘编自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我国防治地方病的辉煌40年》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4年,上海《光华医药杂志》刊登了一则题为《湖州福音医院西医孟杰割毙李恢伯》的医疗事故新闻,称湖州福音医院的院董李恢伯患黄疸病,“经国籍西医诊治无效”,改请福音医院院长、美籍西医孟杰诊疗。据孟杰诊断,“胆中有砂石,非割不可”。在得到孟杰关于手术低且有“十分之六治愈希望,且可速愈”的保证下,久病困苦的李恢伯同意“自愿割治”,“本人先愿签字”,李其“无奈”,“允签字”。孟杰“收拾自愿书后即施行手术,用全身麻醉协下割开,翻检肝脏,割开胆管,遍觅杳无砂石。检查过久,助手报告时限快到,乃急急缝补,俟手术告竣,而病者已溘然长逝矣。”因李恢伯系湖州福音医院院董,孟杰来灵堂吊唁时,遭遇李家围攻,追究其医疗事故责任。这一起西医孟杰诊断失误造成的医疗事故,被《光华医药杂志》评论称:“诊断不确,手术滥施,暴露西洋医术之残毒”。

——摘编自李传斌《条约特权制度下的医疗事业—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研究(1835-1937)》


(1)根据材料,分析上海《光华医药杂志》中《湖州福音医院西医孟杰割毙李恢伯》医疗事故记载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光华医药杂志》的评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