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如图是《大瘟疫与人类之战》一书的“目录”摘编。据此可推,该书的主旨是(     

A.疫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B.科学进步终结了疫病传播
C.传染病的流行难以控制D.疫病防治有赖人类理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地方病的防与治

病种部署法律成就
血吸虫病1955年底在杭州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发出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会上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领导小组,统抓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1957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4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保证执行国务院指示的通知。
《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条例》《食盐加碘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暂行办法》《防治鼠疫规定》《防治布氏杆菌病暂行办法》等1958年江西余江县首先消灭血吸虫病,成为我国“送瘟神”的光辉典范。至新中国成立40周年前夕,我国广东、上海、福建、广西4省市区已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全国373个流行县中,有141个达到消灭标准,122个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到1988年,全国累计治愈1000多万病人,治疗110多万头病牛,灭螺面积114多亿平方米。
地甲病狠抓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富民政策,把防病治病与脱贫致富相结合作为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
到1989年,全国有27个省市区普及了碘盐,供应量达328万吨,有3.6亿人吃上了碘盐,占病区人口85%以上。全国治愈现症病人2500多万。继1980年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基本控制地甲病后,黑龙江、天津等17个省市区达到基本控制地甲病的标准。

——摘编自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我国防治地方病的辉煌40年》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3·四川资阳·一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医疗福利制度是宋代政府仁政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宋代出现了“医政”概念,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同时它还抑巫扬医、培养人才、加强对医疗人员的管理。宋代的医疗福利对于皇族及官员采取了保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制度及措施;对于军人采取了防病、医疗、抚恤等方面的制度及措施;对于平民百姓则采取建立医疗机构和药局机构的制度及措施,同时对于弱势群体采取法律保护。此外,宋代以建立义冢的方式,掩埋无主尸骸,预防疾疫发生,形成了生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系统化社会福利体系。

——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国贫民弱,医疗卫生状况十分恶劣。1949年11月,卫生部成立时专门设置了妇幼卫生局来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1950年,《种痘暂行办法》规定:婴儿出生后六个月即应该接种牛痘,并且是免费接种。朝鲜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掀起了以反对美军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并于1952年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53年,毛主席指出:“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错误的。西医也有唯心论。中西医一定要团结。”同年,卫生部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对于医务人员,要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党的领导下,建国初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摘编自钟冰《建国初期党的领导集体的医疗卫生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我国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和建国初都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原因。
2022-11-27更新 | 513次组卷 | 6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2)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练)
22-23高二下·云南大理·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特别关注人民的健康。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0年颁布《救济失业工人的办法》,对解决旧中国遗留的失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包括养老、伤残、遗属、疾病津贴、医疗、工伤和职业病、生育待遇等保障项目。此后,国家颁布了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并根据社会发展对有关政策进行了充实和调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4年,开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86年,建立了城镇失业保险制度;1994年、1996年和1998年分别开始实施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99年,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2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疾病防治成效显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人口健康服务全面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劳动就业工作不断加强。亿万城乡居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摘编自任意、吴佳佳、杨忠阳《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发展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发展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
2023-07-10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发达国家纷纷建立起现代医疗卫生制度。其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即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福利型制度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型制度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制度模式。表3所示为这三种模式的特征比较。

模式类型
特征
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险型市场主导型
筹资方式税收雇主、雇员共同缴费,政府酌情给予补贴投保人个人,或者雇员和雇主共同缴纳,或者完全由雇主缴纳
待遇水平国民享有较高的医疗服务根据保险缴纳水平确定根据保险产品的要求确定
保障项目疾病治疗、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服务项目疾病治疗,部分国家也包括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服务项目,疾病和生育津贴疾病治疗费用的补偿
政府责任承担完全责任承担部分责任承担监管责任

——摘编自张奎力《国外医疗卫生及其框架内的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任一角度或整体,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04-24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2 第六单元测试卷 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的英国政府,枢密院作为国家最高防疫领导机构,全盘指导国家的防疫工作;郡治安法官具体领导所在地区的防疫工作;而教区牧师和教会执事则具体负责法令的执行与措施的实施,他们每周要向治安法官递交一份疫情报告,其中包括染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起初法令要求染病住户主动隔离,后来鉴于成效有限不得不趋向制度化和强制化。在大疫面前,英国职能部门与官员大都能忠于职守,兢兢业业。英国君主也经常过问防疫事务并下达指示,而以乡绅阶层为主体的地方官员在接到法令和指示后,往往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来组织地方防疫。中世纪愚昧、落后的天谴疫病观念为进步、理性的观念所取代,疫病不再被认为是上帝意志的体现,不再是对人类罪孽的惩罚,它只是一种生理病痛,只要措施得当是可以战胜的,这为医生等专业人士走向防疫前台提供了机会。有学者估算,在1617世纪的防疫斗争中,政府投入与私人募捐投入的经费总计为33800磅,与同期欧洲国家相比,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1950年,卫生部成立中央防疫总队,下设6个防疫大队。195212月,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要求发动群众、宣传群众,让群众自己起来同疾病和不卫生习惯作斗争。各地广泛组织清洁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在全国各地建立卫生防疫站,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卫生监测等工作。1954年,第三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明确,应逐步建立国家的监督制度。1955年,卫生部颁布《传染病管理办法》,规定对18种传染病的管理办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全国卫生防疫机构建设经验的同时,国家决定建立中国预防医学中心。从此,从国家预防医学中心到省、地县及各部门卫生防疫站,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卫生防疫组织体系。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国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启动时期。200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防控传染病工作中的职责做出了明确的分工。同年,国家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网络直报系统运行。

——摘编自王碧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为建立卫生防疫组织体系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意义。
7 . 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卫生领域的体现,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与我国当时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紧密结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活动(部分)

时间共青团活动
1952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同时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动了以反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制定了以“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
1955年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指示,各地委员会“应配合工业生产和国家经济建设,在农村应与春耕施肥、防止畜病等相结合,以改进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1966-1976年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两管五改”工作(管理饮水、管理粪便和改良水井、厕所、畜圈炉灶、环境)
1981年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起“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并明确爱国卫生运动要以搞好城乡清洁为主要任务。
1989年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改善城市卫生面貌,提高人民健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行动。此后,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城市符号成为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落脚点。

——摘编自王鑫《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历史沿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以“时代·使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1-22高二下·浙江·期中
8 . 中国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早期医书文体以问答体为主。许多书籍,如《脉法》《黄帝内经》等,并不是当时人所写的,往往是后人依靠前人留下的文献、传说编写的……由于长期依赖和崇拜经典,致使医书缺乏创新和提高的动力。

——摘编自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

材料二   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然而,近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却遇到了严重的障碍。由于国民政府在引入西方社会和文化制度的同时,错误地认为中医不合乎科学,对中医采取了排斥的政策。另一方面,在近代自然科学推动下,西医对人体的认识、疾病的原因、预防和治疗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科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传入中国,使传统的中医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根据历年统计公报,1990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为185.69亿元,占当年全国卫生总费用的24.99%,1995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为383.09亿元……此外,为了给政府行为提供有效的法律规范,我国于1955年颁布了第一个卫生防疫法规,197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标志着我国卫生防疫体系从行政管理进入法制管理。

——摘编自王胜利《新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成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医学书籍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黄帝内经》。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医学衰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例举17世纪英国在生理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2-04-18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北京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疟疾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自古以来,中国持续关注疟疾防治,取得了辉煌成就。

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症状和疗法。

魏晋南北朝

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民间抗疟验方。

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服用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等进献的美洲金鸡纳霜,迅速痊愈。

近代

奎宁、氯喹等抗疟西药小规模引入中国。受国外技术垄断、国内医药工业落后等因素影响,导致其价格昂贵。

新中国初期

1967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卫生、高校院所、医药化工等部门进行科研大协作。经过艰苦攻关,青蒿素等抗疟药物的成果得以问世。

改革开放以来

青蒿素类复方药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屠呦呦获得 2015年度诺贝尔奖。2021年中国获得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

——摘编整理自余凤高《致命的亲吻:疟疾的历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抗疟历程”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2·青海海东·一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前期,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疫病甚少流行。及至后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大量商贸活动的开展,疫病开始猖獗。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平帝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防疫除沿袭西汉的减免田租外,还开仓放粮,巡行赐药。六朝(指以今南京为京师的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疫病流行至少74次,一次死亡10余万人的大疫,晋代就发生了两次。北魏显祖皇兴二年(公元468年),河南大疫,死亡人口达十四五万。这一时期,政府多向官员施散医药,北魏政府还设立医馆、医坊,为民治病。政府还公布了一些防疫药方供百姓使用。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抗疫启迪》

材料二   突如其来的“黑死病”使欧洲人心惶惶,直到15世纪晚期,一份德意志手稿上还写道,“聪明的大夫有三条使我们远离瘟疫的黄金规则:迅速离开,走得远远的,不要急于回来”。外来移民、流浪汉受到歧视和迫害,其中犹太人受害最深。1399年疫情期间,米兰公爵詹加莱亚佐要求对病人和死亡人数进行统计,以日报形式呈交他本人,并向社会公布统计数据。这一制度也随即被意大利其他城市借鉴和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给意大利带来了安全,但也给意大利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引起了商人和依靠日工资生活的雇佣工人的不满。为了缓解防疫和经济生活之间的矛盾,意大利在15世纪中后期引入了健康通行证制度,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的人和货物可凭证通行。之后,随着“黑死病”反复发作,应对危机的临时委员会逐步转变成常设的公共卫生署。意大利卫生署有处理相关事物的绝对权力,卫生署颁布的条例具有法律效力,他们还可以对不遵守防疫条例的人使用酷刑。

——摘编自向荣《“黑死病”与意大利和英国的抗疫》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政府抗疫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疫病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意大利人在抗疫斗争中的创新,并说明其重大意义。
2022-06-23更新 | 24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9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