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3年,美国卫生财政预算占整个预算的第一位,1975年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6%。1973—1977年,美国医疗费用年均增长10.2%,而其他消费指数仅上升7.7%。1980年,美国通过《医疗保险修正案》,规定凡住院者每天需自负180美元,60天后自负额减少到45美元。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在位期间继续奉行医疗保障“不作为”政策,认为更多的医疗健康费用投入并不一定会给民众带来更好的卫生健康服务。截至1988年年底,美国还有3530万人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占美国总人口的14.6%左右。

——摘编自高连克《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材料二   中国城市经济改革发端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原来由企业包揽的各种福利制度,如今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负与羁绊。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财政和企业负担职工医疗费用的比重过高,阻滞了国家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政府不得不减少支出规模。那些国有、集体企业之外的人员无法按照就业、福利、保障三位一体的模式享受到职工医疗保障制度。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关于发展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的方针问题;关于扩大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的自主权问题;积极发展集体卫生机构;支持个体开业行医;关于在职人员应聘和业余服务问题;改革收费制度。

——摘编自宋学勤《辉煌40年—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丛书》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80年代中美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显著特征并说明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政策通常分为三个时期,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阶段特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非典”爆发时期(1978一2003年)发展卫生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
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时期(2003-2015年)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尝试实现城乡间、区域间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公共卫生体系的独立性和主体性通过立法得以保障
“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时期(2015年至今)“健康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主题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实现从宏观卫生制度建设向日常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塑的转变是“健康中国”战略从高屋建瓴到落地生根的题中之意

——摘编自李洁《从“制度”到“生活”:新中国70年来公共卫生政策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政策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前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2023-11-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宣传画《赤脚医生》,画中展示了一所农村医疗室,墙上张贴着毛主席语录“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一名康复的工人同志向女赤脚医生敬礼表示感谢。这说明赤脚医生的出现(     
A.提升了中国的整体医疗水平B.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医疗难题
C.体现了中国医患关系的和谐D.弥补了农村医疗能力的不足
4 . 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租界等在华势力开展的医疗卫生活动,引起了国人见贤思齐的仿效舆论,清廷开始移植西方卫生职能,着手施行卫生新政,如1905年设立巡警部卫生科、1908年设立外城官医院等。清政府采取该措施主要是由于(       
A.致力于推动卫生事业发展B.西医比中医治疗效果更好
C.民间有识之士的极力推动D.舆论压力和现实国情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药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材料二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在捷克中医中心,预约的病人已经排到半年以后……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选择比例达到50%.在俄罗斯,选择中医作为中国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达75%.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世界卫生大会于2019年首次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欧美等国掀起“中医热”的因素。
2023-07-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成立于1946年,其前身是二战期间设立的临时战争地区疟疾控制办公室。“9·11”事件后,美国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生化恐怖袭击,卫生部、联邦应急应。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美国疫情防控机制主要服务战争需要B.生化恐怖袭击持续威胁美国
C.疫病挑战推动美国疫情防控机制完善D.美国疫情防控制度领先世界
2023-04-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世纪,英国议会相继出台《1848年卫生法》《1855年疾病预防法》《1858年医疗法》《1875年公共卫生法》,并对居民供水、污物处理、医院管理、地方防疫等方面做出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       

A.控制了疫情的爆发和扩散B.促进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
C.体现政府重视疫病的研究D.有效推动防疫体系的建立
8 . 仅1851年至1867年,柏林就有18000多人死于霍乱。自1871年柏林成为帝国首都后,政府开始建造地下排水系统。至1878年柏林已建成长达744公里的排水网管,具有排泄一天一夜大暴雨的能力。这一做法(     
A.阻断了城市发洪水现象B.提高了市民的卫生观念
C.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D.提供了城市规划的蓝本
9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随后,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这反映了二战后(     
A.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意识增强B.医疗卫生不平衡现象获得缓解
C.现代医疗保障制度的普遍推广D.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进步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我国推行计划免疫,注射疫苗有效控制很多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据材料推知,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A.着力构建完善的防疫体制机制B.重视培养全民的公共卫生意识
C.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D.加强社会生活中公共卫生监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