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菲律宾成为美国文化东渐的首冲之地,美国人在菲开展棒球、田径、足球等运动。与此同时,日本迅速崛起并在文化上发生深刻改变,西方体育在日本快速地流行起来。而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政治变革,为强种强国,黄兴、秋瑾等人大力推崇西方体育。20世纪初,中、菲、日三国出现了本国范围的大型体育运动会。美国人布朗主动联络三国要员,希望举行远东运动会,美国政府希望借此拉近东亚与美国的距离。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19132月,三国在菲律宾举行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开设了8个项目,这是近代东亚地区第一个国际体育比赛。运动会共举办了10届,但在1934年后停止举办。远东运动会对东亚发展和体育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王妍《远东达动会与近代东亚社会的发展》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远东运动会参加三国体有近代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远东运动会创办和停办的原因。
2023-11-11更新 | 12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如表“新加坡的儒家文化复兴运动大事摘编”。据此可知,新加坡发动政府儒家文化复兴运动意在(     
时间概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影响的加深,新加坡民众对李光耀政府的“家长式”统治方法不满
20世纪80年代起李光耀和吴庆瑞等新加坡领导人支持并发起儒家文化复兴运动
1985年中文版的《儒家伦理》正式出版,并在全国中学得以普遍使用
1986年英文版的《儒家伦理》正式在全国中学应用推广
A.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B.培育民众的政治认同
C.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D.促进社会文化多元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以来,内地汉民族大规模移民实边,导致云南人口增长迅猛,对棉花、棉布、棉纱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增加,民间资本借此大量涌入云南,进而催生众多商帮从事棉花、珠宝、玉石、生丝、茶叶的贩运。至晚清时期,活跃于云南大理市场的商帮、商人、商贩把外国来的洋货贩卖至内地,而且还收集、出售土货。各路商帮还把英、法等国需要的黄金、白银、黄丝、大锡、鸽、石磺等工业原料及山货药材、土特产品等主要运往缅甸、印度等地,尤其是腾冲商帮,其以贩运洋货、提供原料为主要业务,年出口黄丝迭30万斤。但英国于1886年把缅甸变为其殖民地以后,原来互通有无的商道,成为英国向西南地区倾销商品的通道。原来滇盐入缅,现在是缅盐反倾销于云南,输入云南的棉织品大量增加,输缅的中国土特产品呈现下降趋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主要对外商道被封锁,这反而给云南贸易带来了机遇,滇西成为进口棉花、棉纱转运的枢纽,进口棉纱、棉花量竞大幅度增加,出口生丝量竟亦有增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川滇桂各省商家鉴于海上运输棉纱的困难局面,乃转向缅甸,经云南陆路转运。云南腾越海关货检棉纱由1938年的18924担猛增至41022担,棉花由12472担增至15750担。进口货检总值由上年的国币200万元增至380万元。

——摘编自吴臣辉、周伦《试析清代至民国时期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商贸经济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至民国时期云南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至民国时期影响云南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骞(公元前164——前114),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100多人,一起离开陇西,开始了漫长艰难的西域之行。张骞先是被匈奴扣押达10年之久,在异邦忍辱负重,艰难求生。“然骞持汉节不失”,始终不忘身负使命。后“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鸟孙,断“匈奴右臂”,便拜张骞为中郎将,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其后,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率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武威、张被、酒泉、敦煌)和两关(阳关、玉门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张骞在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的同时,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张骞回国后升为大行,列于九卿。 一年后,这位功勋卓越的外交家去世。

——摘编自王海威《探索中亚的史诗:张骞传》


从历史上看,张骞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请任选其中两个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3-09-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中国出产的丝绸在罗马享有盛誉,视为珍宝。罗马人称中国为“塞里斯”,意即丝绸之国。中国丝绸经著名的丝绸之路运往欧洲,但当时由于安息据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垄断贸易,遂使罗马商人通过海路换取丝绸。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缴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国与罗马直接交往的历史记录。自此,中西海道开通,友好往来日益频繁,这条把中国和欧洲连接起来的航路也就获得“海上丝绸之路”之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了解了西域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典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贸易发展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我们该如何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2023-07-17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流关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中就有记载。至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中亚地区就与中亚诸古国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开始了由国家倡导并有效组织的较大规模的友好和平交流。 自此,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联系与交往在两千余年间延绵不断,尤其是在唐代达到了鼎盛。各个历史时期友好交往的史实都有文献或考古资料的依据。通过丝绸之路,中亚地区的葡萄、石榴、良马、珍禽传入中国,还有制糖技术、琉璃技术等也经中亚传至中国。而中国的冶铁技术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传入中亚费尔干纳盆地。8世纪之后,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等技术被带到中亚,并由此传至西亚和欧洲地区。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往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发展。

——摘编自许尔才《略论中国与中亚的文化交流》等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物质传播之路,更是人类的一个文化舞台与文明平台。在此场域中,人类文明空间与时间相互融通、物质与精神齐头并进、人种民族相互交融、宗教与世俗相互适应、文化与艺术相互补充、经济与政治良性互动、战争与和平相互交替,真正具象地释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命题下“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细微肌理,因之也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文化意蕴。

——摘编自林少雄《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西方传教士利玛窦送给明万历皇帝的礼物——《坤舆万国全图》(摹本)

材料二1584年,当利玛窦第一次在广东肇庆向中国人展示世界地图时,一些士大夫对于地图不是将中国放在中央而是推到东方一角上,提出愤怒抗议。为迎合中国人的观念,利玛窦“抹去了福岛的第一条子午线,在地图两边各留下一道边,使中国正好出现在中央",以此为基础绘制成《坤舆万国全图》。即使如此,明清时期的典籍大多仍然怀疑利玛窦等人宣传的近代世界观念,视之为“邪说惑众"。当利玛窦、李之藻、徐光启等人过世后,世界地理知识很快被人所遗忘。直至鸦片战争爆发后的1842年,作为最高决策者的道光皇帝还曾向将军奕经询问:英吉利国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余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克什米尔距该国若干路程,是否有水路可通?该国与英吉利有无往来?

——摘编自王艳娟《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坤舆万国全图》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坤舆万国全图》在鸦片战争前不受重视的原因,并谈谈你的启示。
2022-01-24更新 | 531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玉林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5年,康有为等仿效“泰西专业性的学会甚多,会中也有书藏”的做法,成立了强学书藏。“尽购已翻西书,收度会中,以便借读”“择购西文各书,分门别类,以资翻译”“广翻地球各报,散布行省,以新耳目”“精搜中外地图,悬张会堂,以备流(浏)览”。

1918-1922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认为“现在图书馆是研究室,管理员不仅只是保存书籍,还要使各种书籍发生很大的效用”。他强调图书馆要面向社会、面向人民.实行开架阅览。他还在北大图书馆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变原有编目体制,建立书名、著者、分类三种卡片目录,注意改善馆员服务态度,延长开馆时间,健全规章制度,补充国外书刊。他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为我国图书馆事业从业者作出了表率。

——摘编自王卫国《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民初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民初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条件及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非交往在唐代的始于贞观年间。根据史料记载:“殊奈,昆仑人也……贞观二年(628)十月,使至朝贺。”天宝十年(751),唐朝人杜环到达过非洲。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瓷器和丝绸是唐代时期输入非洲的大宗物品。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中国商品进入非洲。香料、象牙则是非洲输往唐代中国的主要物品。

——摘编自景兆玺:《唐代中非关系论述》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非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基础设施融资方、对非投资增速最快国家、非洲国际工程的主要承包方以及主要发展合作伙伴。非洲国家也积极支持中国在全球治理上的主张和倡议,非洲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最积极的方向之一。面对百年变局,中非团结合作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能为非洲乃至全球繁荣发展和持久和平注入强劲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

——摘编自周玉渊:《大变局时代中非合作的新征程与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中非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中国处理与非洲关系的基本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