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塞塔碑铭文是公元前196年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发布的一篇敕令,用古埃及语圣书体文字(古埃及祭司使用)、世俗体文字(古埃及平民使用)和古希腊文字3种文字对照书写。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在公元4世纪后彻底失传。但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


——据令狐若明《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等

材料二   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以期实现打击英国的战略目标。拿破仑十分重视埃及古迹,他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组成一支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学者们负有收集和研究埃及历史和古迹的重任。1799年,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西支流入海口附近的拉希德村修筑防御工事,偶然掘出一块布满稀奇古怪文字的黑色玄武岩石碑断片。1801年,英国打败法国,夺得了埃及的宗主权,根据协议,战败国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1802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移至大英博物馆的埃及厅,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时至今日,石碑上的标签仍写着:“不列颠军队征服埃及的战利品”。

——据令狐若明《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


(1)说明罗塞塔石碑及其铭文的史料价值。
(2)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和归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 . 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中,日耳曼民族居住在帝国北疆,莱茵河以东地区,在历史上与罗马帝国互动频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2世纪罗马人与日耳受人冲突(浮雕)

材料二   “他们中间没有私有的、划开的土地……他们不大吃粮食,生活大部分都依靠乳类和家畜,特别着重打猎。”“日耳曼人是令人生畏的战士,他们觉得: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取的东西,如果以流汗的方式得之,未免太文弱无能了……小事由首帅们商议;大事则由全部落议决,如果人民不满意他的意见,就报之以喷喷的叹息声……他们天性纯朴,没有感染奸巧机诈,善待他人。”

——滴编自(古罗马)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

(1)指出两则材料在史料类型上的差异。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耳曼民族的特点。
2024-04-1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非交往在唐代的始于贞观年间。根据史料记载:“殊奈,昆仑人也……贞观二年(628)十月,使至朝贺。”天宝十年(751),唐朝人杜环到达过非洲。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瓷器和丝绸是唐代时期输入非洲的大宗物品。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中国商品进入非洲。香料、象牙则是非洲输往唐代中国的主要物品。

——摘编自景兆玺:《唐代中非关系论述》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非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基础设施融资方、对非投资增速最快国家、非洲国际工程的主要承包方以及主要发展合作伙伴。非洲国家也积极支持中国在全球治理上的主张和倡议,非洲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最积极的方向之一。面对百年变局,中非团结合作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能为非洲乃至全球繁荣发展和持久和平注入强劲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

——摘编自周玉渊:《大变局时代中非合作的新征程与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中非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中国处理与非洲关系的基本原则。
4 . 2021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于12月26日在杭州揭晓,这些考古发现涵盖的时空范围从良渚文化时期直到明清时期,其中包含人类定居史、早期社会阶层发展状况、城墙建造、市镇经济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发现可用于说明(       
A.中华文明内涵多元且源远流长B.考古活动丰富了文明诸要素
C.文物是史料实证的唯一标准D.中华文化具有超强的兼容性
2023-06-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部分校、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是流传于东北与山东地区的共同民间故事。这一故事的出现和内容体现了山东人在“闯关东”过程中的感受和情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山东胶州湾一带)李妹无夫而孕,期满产下黑龙,李哥(黑龙之舅)以为妖异,以斧偷袭黑龙,断其龙尾,龙亡走东北,化身黑小伙,自称姓李,经过一番打工磨难,在山东人的帮助下,战败白龙,夺得“白龙江”,改“白”为“黑”,成为黑龙江神主——人称秃尾巴老李。

——选自《民间文学作品选》

材料二

移民群体借助地方风物传说的改造、传播,注入的是移民的强烈现实需求,即“合法”移民当地,进而开发当地的需求。……黑龙江因为黑龙、黑蛇、移民群体的到来而获得了新的地方文化内涵,实现了对当地文化文化覆盖或重新解释。在此意义上,黑龙江不但成了移民的故乡,也从清朝满族的“龙兴之地”成为清朝版图上的有机组成部分。

——王雪、柴玲《移民合法性与地方文化重构——以秃尾巴老李传说为讨论中心》


(1)指出材料一的史料类型。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到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信息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秃尾巴老李”传说的历史意义。
6 . 我国古代有专掌口传历史的史官一—瞽史,相传《左传》中就有不少材料出自瞽史左丘明的口传。这类史料(     
A.具有较强的实感性B.属于原始史料范畴
C.连续性特征较明显D.需要鉴别其科学性
2022-07-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纪元前后的几个世纪,希腊雅典语是从亚得里亚海到波斯湾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通用的语言”。塞琉古王国政府的公文、命令用希腊文写成。凡是希腊人和本地人进行的商业活动,大多用希腊文写成文书。有人发现,进入近代以来,波斯边境偏远乡村的居民有用希腊文写租契的事例。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推动了文化创新B.希腊政治文明的借鉴价值
C.亚历山大东征的深远影响D.古代波斯帝国的繁荣景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随着黄河流域各部落以及部落集团之间的往来逐渐频繁,逐渐形成了夏、商、周三族,并先后建立了夏、商、周三代王朝。三族不断融为一体,产生了共同的文化认同。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发展。在民族大迁徙、大杂处、大交融的环境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诸子学说的争鸣竞长,促进了早期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陈连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弘扬》

材料二   中华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等条件下形成的,其过程中没有经历过被强行嫁接或重新塑造,因而有着自己相对独立与完整的文化体系。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数不清的思想大家、文化学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中国文化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对外来文化不是排斥与拒绝,而是吸收与创造,从而不断地充实与丰富自己。

——摘编自张连珍《中华文化的内涵及其意义和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早期中华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的特征。
2024-05-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钦州坭兴陶,古称越陶,学名紫泥陶。据独料遗址出土文物证实,坭兴陶历史已近5000年。坭兴陶以钦江东西两岸优质紫红陶土为原料,经选泥、炼泥、拉坯、修坯、雕刻、烧制、打磨……多道繁琐工序炼制而成。唐末及五代之后,中原地区烽烟不断,钦州坭兴陶也在夹缝生存。直至咸丰年间,钦州制陶艺人开始改良、创新陶艺将坭兴陶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集于一身,创造出烟斗、烟壶、茶壶等小陶器。这使得钦州陶器发展空前鼎盛,坭器更是独得一兴,远销海内外,因而得名“坭兴”。钦州坭不仅在国内久负盛名,在海外也是声名远播。1915年,由钦州坭兴陶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并荣获金牌奖,这也是中国制陶史上第一次获得世界级金奖。抗日战争时期,坭兴陶艺人流落四方,传统工艺的命脉在岁月烽烟中微若游丝。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的宣传报道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和艺人的共同努力下,坭兴陶得以渐渐恢复,重焕生机。1953年,钦州坭兴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四川(现重庆)荣昌陶共同被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一直以来,在钦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坭兴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22年底,注册企业、作坊和工作室共700余家,实现产值约18亿元,直接或间接从事坭兴陶产业人员1.5万人。随着3D打印及雕刻、干粉成型、自动雕刻机、微波窑炉等现代技术与设备均在钦州坭兴陶产业得到运用,改进了坭兴陶传统制作艺,提升了坭兴陶的生产制作工艺水平。坭兴陶艺人及从业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融入作品创作中,不断提升坭兴陶的品质与价值。2013年1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钦州市“中国坭兴陶之都”荣誉称号。2018年,《壮乡行》茶具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再次闪耀世界。2020年,坭兴陶作品“和天下”成为第十七届东博会的指定国礼,赠送给东盟十国的国宾。

——摘编自陆燕、吴光寿《千年窑火正燎原——我市坭兴陶产业高质量发展掠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钦州坭兴陶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新中国成立后钦州坭兴陶得以兴盛的原因。
2024-03-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柳州等地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3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世纪欧洲的封建领主为了对外作战及镇压内部反抗,都拥有一批骑士。骑士文学的产生与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密切相关。

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最初产生于11世纪下半叶,盛行于12、13世纪,14世纪时走向衰落。骑士文学主要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主要包括三种文学样式:英雄史诗、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文学很好地诠释了中世纪的美学精神,深受中世纪欧洲民众的喜爱,并得到了广泛流行,当时欧洲各文学大国均出现过骑士文学的繁盛期。一些英雄史诗继承和体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荷马和维吉尔史诗传统,宣扬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表现忠君爱国思想,歌颂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英雄形象。除此之外,中世纪的骑士身上也怀有古希腊英雄式的理想——张扬个性的欲望和建功立业的抱负。《罗兰之歌》就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思想,罗兰的形象鲜明地体现了中世纪英雄的基本特征——对宗教的虔诚以及勇敢和忠诚。

——摘编自张琳琳《论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美学精神》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广泛流行的原因,并指出骑士文学的史学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