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3世纪时,有史书记载:“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从玉门关西出,经诺羌转西,越葱岭,经悬度,入大月氏,为南道。”上述“道”的开通(     
A.推动了全球贸易网络形成B.密切了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
C.源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D.缩短了西域与大月氏的距离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龙山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晋南、江汉、海岱、环嵩山地区的兽面或神人面均有阔脸、臣形目和蒜头鼻等主体特征。这反映了当时(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形成了区域文化认同
C.已经出现公共权力D.早期国家进一步发展
2024-05-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古代很多文明都有史诗。一些诗人会把民间作品收集起来,连缀成长篇的史诗。古代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古代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代希腊的《荷马史诗》等都属于这类史诗。这表明(     
A.古代各地区文明的相似性B.古代文明重视英雄传说或重大事件
C.古代地理环境决定文学形式D.古代地域文明之间的交流趋向频繁
4 . 1932年,柳无忌在主持南开大学英文系工作期间,对英文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其中之一是建立了中国古代书院式的师生关系,教师邀请学生到家中“坐拥书城”,把珍藏的中国文化典籍让学生阅读,成为当时大学的一种特有情况。这一做法(     
A.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B.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创造了新的学习方式D.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中国青花瓷盘和土耳其大青花盘。这反映了(     

A.土耳其的殖民扩张B.土耳其手工业发达
C.区域间文明的交流D.全球贸易中心转移
2024-05-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浩如烟海的日本古代典籍,保存了大量中国已经失传的唐诗作品和唐代诗学理论资料,成为中国学者辑佚唐诗作品、研究唐诗的重要史料。这表明(       
A.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B.日本更重视文化的传承
C.日本深受中华文化影响D.唐诗深受日本国民欢迎
7 . 辽太祖立国后“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金世宗令人译《五经》,“欲女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西夏虽以佛教立国,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从辽、宋、金输入汉文典籍以满足阅读需求。上述现象反映了(     
A.多元一体的格局B.儒学正统秩序的重建
C.文化认同的理念D.崇文尚读风气的盛行
8 . 在英国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数以万计的清教徒、天主教徒、罪犯等被迫越过大西洋,移民北美地区。这些移民活动(     
A.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B.促成了印第安人对英国文化的认同
C.缓和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间的矛盾
D.引发了华工被运往美洲的苦力贸易
9 . 在王守仁看来,伦理纲常是人们心中所固有的、先验的“良知”,要把心中固有的“良知”施诸行事,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地为善去恶。该思想意在(     
A.重建儒学价值体系B.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D.致良知以达圣贤之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阿拉伯人在文学、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下列关于阿拉伯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终成眷属》是《天方夜谭》的故事之一                    ②伊本·西那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③《医典》长期作为欧洲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④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