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海明威参加一战后,带着伤痕和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于1929年写出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德国作家雷马克也于1929年根据自己在一战中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一年内在欧洲发行500万册,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这反映了当时(     
A.欧美极端民族主义泛滥B.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C.和平主义成为社会主流D.西方精神危机凸显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近代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初始阶段。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口快速增加,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关内灾民流离失所。至咸丰、同治年间,不得已改乾嘉时期的“封禁”为“弛禁”,允许关内灾民到东北谋生。这一时期沙俄发动对东北地区的入侵,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的大片疆土,使清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促使其加快了移民实边、抵御外侵政策的出台。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清政府下令取消了禁止汉人移居东北的所有法令,更于光绪六年(1880年)颁布了放荒、免税及补助的一系列法令,鼓励关内人民到东北垦荒。自乾隆以来在东北地区实施了近二百年的封禁政策终于被彻底解除。

——摘编自吴军 王延荣《近代关内人口迁移对东北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简析东北地区封禁政策彻底解除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和近代人口迁移产生的积极影响。
3 . 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材料一     

乐部名称存在时间内容顺序说明
武德“九部乐”武德元年(619年)至贞观十一年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武德初因隋旧制
贞观“八部乐”贞观十一年至
贞观十四年
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贞观十一年废除“礼毕”
贞观“十部乐”贞观十六年燕乐、清商、西凉、天竺、高丽、龟兹、安国、疏勒、高昌、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贞观十六年一月加奏“高昌伎”

唐朝“十部乐”,除燕乐和清乐外,大多在南北朝已传入中原地区。燕乐,又称宴乐,在继承西汉乐府音乐基础上形成的。宋朝人著作中说:“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为护佑大唐江山社稷,燕乐对统治者歌功颂德;清商乐来自民间舞蹈,用来供宴者享乐。“礼毕”者,出自晋太尉庚亮家,亮毕,伎追思亮,因假为其面,象其容。《旧唐书》卷二十九记载:“西魏与高昌通,始有高昌伎。太宗平高昌,尽收其乐。”

材料二   中世纪欧洲大学统一用教会的官方语言——拉丁语作为教学语言,一般分为神学、文学、法学、医学四个学院,神学院被放在首要位置。获得教宗的特许令以及相应的权利,成为中世纪大学的建校前提,大学教师大多是传教士或基督徒,为教会和国家培养服务人才。

近代以来,欧洲一些国家形成不同的国民教育管理体制。如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存至今的国民教育体制,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柏林大学。欧洲大学的课程既注重古典学科,更重视实用学科,大学设有许多科学实验室,以及工程、教育、采矿、测量、林业、工业设计、农学等专科学位。英国、法国、德国的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如18世纪末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生人数只有400人左右,1861年为1200人。在欧洲一些高校中产阶级子弟人数增多,上层家庭子弟的人数日益减少。

(1)阅读材料一,归纳唐朝“十部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近代欧洲高等教育的变化及重要作用。
2024-01-01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不但拥有辽阔的中原腹地,而且拥有广袤的陆疆和海疆。在中国历史的演进中,就是极富中国特色的边疆治理。边疆治理不仅直接影响一朝一代的兴衰存亡,而且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边疆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守住一条线(边界线)(边疆地区)。实际上包含着物与人两个要素。边疆治理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边疆地区行政体制、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机构与运作机制、民族政策、教育政策、经济开发和社会整体发展、周边外交等。

﹣﹣摘编自马大正《不断深化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二:美国的边疆治理主要是指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始于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至今已有200余年。美国西部地广人稀,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土地法案,注重吸引人才和科技,推动了西部经济迅速发展。在治理边疆过程中,许多条文扩展了美国民主的范围和程度。美国西部居民以土著印第安人为主,后来移民集团(主要指非洲、欧洲移民),矛盾激化,美国政府推行“熔炉”政策,迫使印第安人被同化。随着西部的开发,以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部精神”逐渐形成,而且对世界政治、经济、外交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美国边疆治理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边疆治理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边疆治理的认识。
2023-09-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文,最早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指代汉族;辛亥革命后,黄兴等发起组建“中华民族大同会”“以联合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1940年7月,毛泽东为《美洲华侨日报》创刊题词:“起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到底。”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内涵的转变(     
A.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相关B.反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C.适应不同阶级的政治考量D.体现了对外抗争的逐步胜利
2023-08-29更新 | 20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6世纪中期以来,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法国国王亨利二世(1519—1559年)收集了很多中国瓷器。德意志地区的费迪南二世大公(1529—1595年)收藏中国瓷器达233件。法王路易十四兴建“中国宫”,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瓷器、绸帐。据此可知(     
A.东西方的商业贸易扩大B.欧洲民族国家实力增强
C.人文精神影响封建君主D.饮茶之风盛行亟需瓷器
2023-08-20更新 | 33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5月卫冕联考历史试题
7 . 《五行志》将各种灾害和怪异纳入经学解说范畴,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中国古代25部正史中,有18部修纂了志书,其中有13部修撰了《五行志》。这反映了在古代(     
A.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国家治理B.政府重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
C.鬼神论深刻影响史书的修纂D.儒学深刻影响官方意识形态
2023-08-14更新 | 34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是亚洲东部的文明古国,在历史上与世界许多地区有过程度不同的交往。以下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表述有误的是(  )
A.东汉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B.唐朝时期,中国造纸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C.宋朝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D.清朝对外闭关锁国,民间贸易禁绝
2023-06-1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建筑

材料一我国古代院落采用封闭式结构,家居院落为四合院……在中轴线上先配置主要建筑,再于主要建筑两侧布置若干层次的建筑,组合成较封闭式的院落……像四合院这种封闭建筑体系中,朝南的正屋总是一家之长来居住,其他人只能按次序居住厢房等人居环境较差的房间。

——摘自贾西沙《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古代建筑遗存(部分)

遗存简介
直道遗址秦朝修建,南起咸阳,北抵九原郡。现存遗址包括内蒙古段、甘肃段和陕西段
洛阳含嘉仓遗址始建于隋,唐朝开始大规模存粮,成为国家大型粮仓。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窖保存有约50万斤碳化谷物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唐朝皇帝在此举行大朝会、册封、改元、受贡等活动。遗址包括大殿、两阁、廊道和殿前广场等,总面积约70,000平方米
卢沟桥金朝始建,位于金中都西南,横跨永定河,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
朱子社仓初建于南宋,是朱熹首创的一个民办社仓。社仓二门内即为粮仓,可供存粮六七十万斤
后英房住宅遗址从元大都旧址上发掘出来,遗址所反映的院落布局,与历代的四合院十分近似
北京故宫明清皇帝在此居住和处理政务
福建土楼成熟于明清时期。其中的三堂式土楼,下堂为出入口,中堂用于家族聚会、迎宾待客,上堂供奉祖先牌位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院落建筑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任选2个视角,简述中国古代建筑遗存对历史研究的作用。要求:每个视角至少选择两个建筑遗存进行说明。
2023-01-12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抗战爆发后,大批流落西南的知识分子有了切身的“南渡”体验,从而激发对南明历史的普遍关注,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强烈的历史代入感。史实派以“史实呈现”为表达方式,以南明帝王为中心,以纪传体为体裁,对南明史进行书写,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政府身上;史观派则以“史观引领”为表达方式,以农民起义军为中心,以唯物史观、阶级分析为方法,对晚明—南明史进行论述,把民族的命运寄望于下层人民的革命。这说明(     
A.社会精英引导民间舆论导向和判断B.家国情怀影响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
C.历史研究转型时期面临选择与困惑D.民众抗战到底意识得到激发与强化
2022-11-30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台金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