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共计 52 道试题
1 .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有利于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以及印度河流域文明因为立足于较小的地区,所以回旋的余地非常有限,一旦遭到强悍的外族入侵和战争的破坏或严重的自然灾害,就难以延续和恢复。中华文明是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展开的,回旋的余地很大,便于将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加以吸纳与整合,所以能够传承数千年而绵亘不绝。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它肇始于夏商周三代,发展于春秋战国,后经过不断阐释,形成了系统的思想体系,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呈现出共性和个性。

——摘编自左玉河《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民生实践》

材料五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对古代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历朝政府担负起统治责任,保持政治制度的延续和稳定性。民众发展农业生产,传承推广农耕文化和农业技术。社会强调家族的重要性,崇尚孝道的观念在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承。在文化方面,中华文明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如《易经》《论语》《诗经》等,这不仅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贯性,也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摘编自汪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而绵亘不绝”的原因。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三、四研究中华文明连续性的角度。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连续性对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儒学复兴思潮的核心问题有三点:从儒学内部而言,是用义理之学取代章句之学,这是经学史上的一场革命,也是宋学与汉学的分界线;从儒学外部来讲,是要用儒学之道取代以佛老为代表的各种异端,力图使儒学重新获得独尊地位;第三点是要用有为之学取代无用之学。复兴之儒学我们称之为新儒学,它不仅是一个新的开放型的解释体系,更是新儒用以经世致用的大法。只有将这三点结合起来,才是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完整意义上的核心内容,所以说是三位一体而不可分的。

——摘编自刘复生《北宋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

根据材料,围绕“宋代儒学复兴”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移民与文化》目录

前言
1章移民的文化特定种族文化对群体经济和社会命运的影响
2章德国裔从古老的德意志民族到年轻的德国
3章日本裔漫长的崛起
4章意大利裔超越罗马帝国
5章海外华人世界上最大的少数中间人群体
6章犹太移民社群无法安歇的影子和大屠杀唤醒的身份认同
7章印度裔印度的印度人vs海外的印度人
8章历史和文化解决当代自大的解药

——摘编自【美】托马斯·索威尔《移民与文化》

根据目录,请补充一个章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求:所补充的章节与材料保持一致,逻辑严谨,史论结合,不得重复材料中原有的章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文明本因地域、文化差异而各不相同,“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也正因这种不同,才能“合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摘编自盛世豪《深化文明交流加强互鉴共识》

材料二   所有古代文明都必然缺乏这种或那种资源。为获得或控制相关资源,不同文明之间会有程度不等的交往。1500年之前,亚欧大陆大体被划分为农耕和游牧世界,两个世界的经济相互补充,双方有着密切的往来。

——摘编自晏绍祥等《如何理解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与交流》

根据材料,围绕“文明互鉴与交流”主题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5-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亚历山大图书馆与智慧宫】

材料一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图书馆。埃及有储存档案契约文献的传统,神庙是早期图书馆的雏形。托勒密一世和托勒密二世曾为亚历山大图书馆大力招揽希腊翻译家和东方贤士。公元前270年左右,阿基米德受邀来馆研究流体静力学。索斯特拉图斯受邀设计了后来成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法罗岛上的灯塔。图书馆还翻译了众多古代东方文献,赫卡泰乌斯因此才写出了著名的《埃及史》。作为希腊化时代的学术文化中心,主馆在公元前48年左右毁于罗马人的战火。

——摘编自汪世超《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极其发达,巴格达智慧宫即为其国家图书馆之一,由哈里发麦蒙于公元830年下令建造。它集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于一体,是亚历山大图书馆建立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机关,研究的内容包括哲学、医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数学、机械、建筑、伊斯兰教教义和阿拉伯语语法学。在政府的主持下,当时一流的专家、学者聚集于此,把大量古埃及、希腊、罗马、波斯和印度的古籍翻译成阿拉伯语。

——摘编自时冬梅《论阿拉伯帝国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亚历山大图书馆兴盛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智慧宫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共同之处,并概述阿拉伯帝国的文化贡献。
2024-04-2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随着传教士东来,中国首次正式接触“西学”。随着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兴起,中西文明对话的渠道得以打开。西方传教士们带来的部分西方近代科技使徐光启、李之藻等思想趋新的士大夫产生浓厚兴趣,他们认为:“秘义巧术,乃得之乎数万里外来宾之使。”徐光启与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一起将西方数学的经典著作《几何原本》译成汉文,翻开了中西数学交流的第一页。在这一时期,西方的天文、地理、医学等也由传教士相继引入中国,中国一度出现了学习“西学”的热潮,并取得一定成绩。

-摘编自骆利红《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论述》

材料二   随着海上新航路的开通,输往欧洲的中国商品大大增加。中国商品所体现的高超的制作技巧和优雅的艺术品位,令欧洲人为之震惊。欧洲人对中国有了初步认识之后,中国人的信仰就成了欧洲人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报道都指出,中国人虽然不信基督教,却因尊奉儒家规范而养成了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习俗,这就意味着,上帝的启示绝不是道德的唯一源泉。在传教士所提供的素材中,欧洲思想家们还看到了他们所追求的开明专制主义。伏尔泰以钦美的口吻写道,在中国“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他们把中国的政治体制视为欧洲国家应该追随的榜样。

-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学东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学西传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国内社会动荡不安。同时,工业革命后列强的野心促使其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它们疯狂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以及掠夺劳动力。中国和东南亚都在西方殖民者锁定的范围内,其大力开发东南亚的农、矿资源致使东南亚地区急需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18891890年后,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会议宣告非洲奴隶贸易终止。此外,蒸汽轮船的运行,使华工移民东南亚的通道更为便利,大量华工移民东南亚,掀起了华工移民新高潮。

——摘编自陈雪晶《晚清华工移民东南亚原因分析》

材料二   东南亚华人主动维护、继承与发扬其传统文化,还与当地文化长久接触,逐渐形成了华人家族乡亲集体主义文化,其中最典型的是和合文化、儒商文化、乡亲文化等。经过长期的移民,东南亚华人社会形成了众多的团结互助的社群,具体包括:社会团体、传统工会、会馆、乡亲会等,华人的各种活动以社群形式进行,并积极推广自身文化。合团性也使得海外华人的氏族可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持续的血统结构,也容易形成一个比较稳定与安居乐业的移民群体。一方面可以给当地管理者带来“安全感”,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南亚华人社群开展了很多积极的活动,唤起民族自豪感,与故乡扩大交流。改革开放后,华人社群开展寻根活动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摘编自阮高山《华人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华工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南亚华人家族乡亲集体主义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时期,日本遣唐使制度更为完备,二百余年间,日本遣唐使成行16次,遣唐使一般每次五六百人。使团集中了当时日本的外交、科技、佛教、艺术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在中国所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成归国后,将其所学引进到日本,实现“全盘唐化”,成为日本大化改新的谋划者与助推者。通过大化革新建立起以唐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系:效法唐初实行的均田制,施行了“班 田收授法”,仿唐租庸调制建立起税收制度;在军事方面,仿唐朝的府兵制,建立起“防人制”;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育人才。自从圣德太子执政奖励儒学以来,社会上很快形成好儒习汉的风气,儒家思想很快普及到日本各地。举德天皇更是效仿 唐制,主张“孝为百行之先”,令全国每户备孝经一本。

——摘编自唐移君《隋唐时期的中日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学习唐朝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学习唐朝的积极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屈原对故国始终怀着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情感。在《天间》里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一连提出100多个问题,叩天:敬畏自然;问地:顺应自然;论人:天人合德,仁民爱物,万物一体。在《离骚》中,他痛惜人民在战乱中遭受的苦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远游》中,他写道“涉青云以泛涩游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摘编自刘晨琤《再解“离骚”——兼论屈原思想的独特性》

材料二   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朱熹认为,教人为学在于“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为学方法则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以外,从“修身、处世、接物”等方面进行道德的体验与践行。从明代开始,书院制度移植到朝鲜、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乃至欧美等地,成为当地了解、接受中华文化的窗口,并融入当地的文化传统,有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有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文献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屈原思想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积极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是拜占庭法学的奠基石,也是11世纪晚期罗马法回归西欧的媒介。11世纪晚期,《民法大全》进入西欧,极大地挑战了当地从蛮族法律发展而来的法学传统。后来,从《民法大全》也发展出欧洲各国更成系统的法学体系。然而,《民法大全》的重要意义远不止这些。罗马法原先具有浓重的群众自治的特色,但一经查士丁尼之手,就带上了拜占庭国家专制的特点。因此,在中世纪晚期、现代早期的西方,《民法大全》支持了王权的兴起,起到与限制君权的观念相抗衡作用。中世纪晚期和现代早期的许多君主们都认为,查士丁尼提出君权至上的原则,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材料二:拜占庭文明对中世纪西方有非凡的贡献:罗马法、希腊典籍、基督教同盟;海上贸易也刺激了西方经济中心的苏醒,如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对中世纪的西欧而言,拜占庭不仅是个军事堡垒、文化宝库,也是个挺可靠的盟友。不过,拜占庭文化留下最深印迹的还是各斯拉夫民族。在斯拉夫国家,东正教至今非常昌盛,拜占庭的记忆,不论好坏,仍然留在人们脑海里。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法大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明对中世纪欧洲的贡献。
2024-04-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