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期间的耕地面积有了很大的增加,据学者推算,宋代的最高垦田数大约是7.2亿亩。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经过唐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发,农田水利有了很大的发展,耕作水平也有了显著进步。宋太宗时,开始在南方水稻区扩种麦豆类作物,同时在江淮之间推广水稻,以充分利用地力,防止水旱灾害的影响。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长江下游和淮河流域大早,真宗下令从福建运送三万斛早熟耐旱的占城稻种,到受早地区推广;并在宫中试种,让百官了解新品种的效益。…吴越国旧地元丰年间的户数与唐朝开元时相比,增长率是相当高的,其与江南各州的户数分别是开元时的138%和325%。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全盘学习苏联,反对避孕和节育,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口补偿性增长的需要……由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公报显示的数据可知,195363024时,我国的人口数量为58260万人,不到四年就比新中国成立时估计的“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多出一亿多。这一数字一经公布,就引起了舆论界的哗然,要求节制生育的呼声远比二三十年代更为强烈,因为这当中融入子越来越多的来自人民大众的声音。政务院在19538月要求卫生部推行帮助群众节育的运动。19552月,卫生部报送了《关于节制生育问题向党中央的报告》。同年31日,中央做出批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国家、家庭和新生一代的利益,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的。”

——摘编自李文《再谈毛泽东与计划生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江南地区户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美国独立后到 1820年间共有约25万的移民,平均每年仅有6000人左右。从1820年以后,入境移民逐年增多。据美国政府统计,19 世纪20年代移民为15.9万人,30 年代为59.9万人,40年代为171.3万人,70年代为281.2万人。1820—1880年入境移民总计1018.9万人。从移民的来源看,1820年以前,英国移民人数高居首位,而在1820年以后的60年间,德国和爱尔兰移民人数则跃居第一和第二,德国移民为305万,爱尔兰移民为282万,英国移民为92.6万,退居第三位。此外,除了北欧国家和加拿大的移民有大幅度增长外,还有约23万的亚洲移民迁入美国,其中,华人22.8万。

——据宿景祥《美国经济统计手册》等

材料二   随着美国社会排外情绪滋长,从1882年开始,美国的移民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以种族歧视为准绳的排斥华工法,规定:不论是熟练或非熟练的华工以及受雇于矿山的华人,在10年内不准进入美国;凡是非美国的出生的华人后裔不得加入美国国籍。在这期间,除了留学生外,其他中国移民一律禁止入境,甚至可以任意 驱逐在美国定居多年的华人。1924年又通过《移民限额法》,除继续排斥亚洲移民外,同时把欧洲每年移民总额从1910年的35万人,削减为16.4万人。

——摘编自邓蜀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美国移民发展的趋势。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移民对19世纪美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023-10-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战后人才的跨国流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跨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其范围逐渐覆盖了全球五大洲。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人口流动中,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科技人才的战争。其中,美国一马当先,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积极网络外国人才,到20世纪末,吸引外来人才成为美国移民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跨国迁移的人口从1965年的7500万增至1990年的1.2亿,到2007年,约有2亿人口生活于出生国之外,占全球人口的3%。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永久性改变住址的跨国移民中,多数流向欧美发达国家并对其人口增长影响甚大。

——摘编自梁茂信《二战后专业技术人才跨国迁移的趋势分析》

具有学士学位及其以上学历的移民占圭亚那移民中的76.9%、牙买加移民中的72.6%、几内亚比绍移民中的70.3%、海地移民中的68%、莫桑比克移民中的52.3%、尼日尔移民中的57%、印度移民中的54%、埃及移民中的53%、马来西亚移民中的53%、赞比亚移民中的51%、南非移民中的51%。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史新论》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二战后人才跨国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人才跨国流动的认识。
2023-07-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画家在数量上不分上下。南方画家集中于南朝统治的重心,即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东地区;北方的画家分布在较为集中的陈郡、荥阳、济南、琅琊、乐安、彭城等郡分属青、徐、兖、豫所辖之地。

墓室壁画继承发展了汉代表现方式,经过整理与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墓总计一百三十二座,其中北方地区有一百一十二座,南方仅有二十座。壁画墓年代在曹魏至十六国时期,出土地点几乎均位于河西走廊一带。十六国时期,河西成为北方文化最发达的地方。佛教美术的充分发展是魏晋南北朝绘画研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南朝有壁画的寺院有三十八座,而北朝只有十座,建康和江陵两地寺院总和已经超过整个南方的半数。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遗址在全国总计有五十九处,北方就占了五十三处,而南方仅有六处,目前留有壁画的十八处石窟则均位于北方,这与寺庙壁画的分布形势刚好相反。佛教由西北陆路传入中国,石窟寺最先在西域、河西地区出现,进而传入中原与北方各地。河西走廊与祁连山脉沿线成了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西起敦煌的莫高窟、西千佛洞,东至永靖炳灵寺与天水麦积山,都有大量石窟壁画遗存。河西走廊是佛教东传的必经之路,因而这里较早接触佛教,石窟寺也随之兴起。北方其他地区少有石窟壁画的遗存,而从石窟的分布来看,也主要集中在北朝时期的都城与比较重要的城市,如当时的平城、洛阳、邺地。魏晋南北朝时南方的石窟仅见于南京附近与四川北部的广元地区。

——摘编自赵振宇《魏晋南北朝绘画地理格局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3-10-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一中集团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移民限额制度,严格限制外来移民,甚至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束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影响移民政策变动的原因。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3.29万人,约占出国留学人数的24.95%。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通过留学途径转变为国际移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新特点,并说明中国海外移民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