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见证:百廿一中

从1903年到2023年,临沂一中纵跨两个世纪,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

【启程】

·1903年,沂州府于考棚成立沂州中学堂,临沂一中的历史由此开始。临沂一中的前辈们,与当时全国仅有的769所近代新式学堂一道,开启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

【发展】

·1928年,徐眉生担任校长后开始在校内发展共产党员,并于1931年成立了省立五中党支部——这成为了临沂一中“坚定跟党走”的光明起点。

·1934年,省立五中改名山东省立临沂中学。虽然由于后来抗战爆发,临沂中学师生被迫停止招生,但在党的领导下,艰难困苦中的师生从未停下教育救国的脚步。

·1937年,中共党员、国文教师段雪生和进步教师刘惜愚带领一部分师生历尽艰难去了延安,跟着党把近代教育的星火洒在了新中国的摇篮里。

·1947年,原省立临沂中学校长刘承攽和一部分撤往大后方的教职工才又返回临沂,在原五中校址上恢复了临沂中学,为沂蒙中等教育的重生做了大量工作。

·1950年,临沂专署决定在临沂城恢复中学教育。

·1985年,临沂一中在山东乃至全国率先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并大力推行实施,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展望】

·2023年,临沂一中发展站在了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时代优秀学子。

——据《一首优美的沂蒙教育复兴“诗”》等


结合材料,以“一中·见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早期华人移民

材料一   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都离不开中国人特别是16世纪活跃在东南亚海域的早期华人移民的参与。早期华人移民以闽南人为主体,多为从漳州月港随中国商船到菲律宾的华商及其雇佣者,这一群体在西班牙史料文献中被称为Sangley(生理人)。

早期华人移民在菲律宾活动概况

类别

概况

运菲货物生丝和丝织品;亚麻布、棉布等各类纺织品;粮食、肉类、水果等食物;陶瓷;铁、铜等金属;珠宝、饰品、工艺品;硝石和火药;中国商人转运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特产等
经营地点八连(Parian),位于马尼拉北部,1581~1582年建成,专供中国移民经商和居留,一直是华人在菲律宾最主要的聚集地
主要职业面包师、裁缝、银匠、理发师、火药制造者等各类工匠;贩卖来自中国各色货物的商人,在八连出售食品、日用品的小商贩;医生和护理人员;受雇的伙计和家庭服务人员

材料二   17世纪开始,在马尼拉大帆船工作的亚洲人成为主流,占比保持在60%~80%。据1637年时任菲律宾检察官马尔·法尔贡写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报告显示,当年共有160名生理人水手、50名木匠和锯工、14名敛缝工人和30名工匠在商船上服务。学者欧罗佩萨从档案馆搜集整理出的3360人的船员名单中,有1435人标明是chino(中国人),名字虽全部为西班牙语,也未发现他们生于中国或中国城市的身份资料细节,但是一些船员的姓氏如Cao、Xie、Tang、Dan等非常具有中国人的特征。

材料三   在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延续的250年间,约有10万人在菲律宾登船踏上移民美洲的旅途。1692年之后,在墨西哥城主广场亚洲商户聚集经营地形成一个大型市场,西班牙人为其冠上了中国人在马尼拉的聚集区——八连的名号。在西班牙学者马丁梳理的相关原始档案资料中,特别注明申请者身份为“chino”的如表5所列。

17世纪申请在墨西哥城售卖中国商品的chino名单(部分)

姓名

年份

申请事由

Francisco Flores

不详

在广场、街道和户外市场售卖产自西班牙本土、中国和当地的服装

Francisco Matias

1650

售卖中国和本地的杂货、开采黑蜜

Francisco Garcia

1651

因原随身在包中携带的执照损坏,申请更换新的执照。允许其在新西班牙周边乡村和墨西哥城售卖产自中国和西班牙本土的衣服、皮带和其他杂货

Antonio de la Cruz

1661

售卖产自西班牙本土、中国和当地的货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晨光、【西】jesús Paniagua Pérez

《船员·商人·理发师:美洲早期华人移民的身份考证(1565~1700年)》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口迁徙与文化交融”的角度,评述早期华人移民的历史。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正确,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下为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的目录摘编。

22章跨文化交流(1000-1500
一、远距离贸易和旅行
远距离贸易的类型
政治和外交旅行
传教活动
二、危机和复兴
腺鼠疫
中国的复苏:明朝
西欧的复兴:国家建设
西欧的复兴:文艺复兴
三、探险与殖民
中国人对印度洋盆地的勘察
欧洲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探险
作者为何以“跨文化交流”作为本章的标题?结合史实加以阐释。
2023-07-13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近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材料   古典大学是以传播和探索高深知识为单一职能,主要为上层社会和教会培养所需要的官员和教会人员。1810年建立的柏林大学为近代大学创立了模式,成为各国模仿的对象。

19世纪中期开始,它所提倡的大学研究职能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18551860年间,牛津大学建立了许多现代实验室。剑桥大学于1871年建成驰名世界的卡迪文什实验室,使英国的实验物理学执世界之牛耳。1862年林肯签署《莫里尔法》,以此为契机逐渐形成“康奈尔计划”和"威斯康星观念"。威斯康星大学与州政府密切合作,“大学为州服务”的观念使服务成为高等教育所承担的第三项职能。

德国技术学院的前身大多是创办于18191870年之间的侧重科学训练和职业训练的技术学校。从19世纪60年代起,技术学校改为技术学院或技术大学。在英国,为发展商业和科技教育,打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垄断,1828年伦敦大学建立,主要传授现代学术和自然科学。从19世纪中期起城市学院兴起,绝大多数城市学院都偏重工业和科学领域,而且大都成为所在城市工业研究中心。

——摘编自牛长松《西方近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根据材料,就西方近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阐释。
2023-07-1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6-01更新 | 466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服饰本身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性意义,“丝绸之路”上的服饰交融是各地区、各民族文明交融的集中体现。从中国的长纤维丝绸纺织品到改良的吐蕃“撒答剌欺锦”,再到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吐蕃贵族袍服。从综合了中国、中亚、西亚多个地域术与艺术的织金锦“纳石失”,到元代贵族的最尊贵的礼服(质孙服)。我们可以看到,“丝绸之路”不仅有丝绸织物的传输和流通,还有以服饰为载体的更纵深的技术和艺术、物质和文化的交融。

——刘瑜《以服饰为视角的“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都在大踏步前进,与此同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装也应运而生。保罗·波烈无疑是这个时期最受关注的变革者。他设计了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又借鉴了东方剪裁手法推出“自由”装,还设计了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这些设计不再刻意去强调女性的曲线美,而是将服装设计为直线,以人为本,将女性从紧身胸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波烈服装的成功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却又使得文化的融会贯通更加的深入。

——凌玲《浅析东方元素对保罗·波烈服装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服饰变化与文化交流”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丝绸之路,融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如果按历史进程划分丝绸之路的时代,那么从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便是丝绸之路的1.0时代,这一时代,丝绸之路的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丝绸之路2.0时代包含了中国的明清时期。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路实践进入了3.0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特点是:陆海并重,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摘编自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丝绸之路“三个时代”的理解。(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8 .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折射出一个时期、一个国度的精神文化厚度。随着历史的发展,博物馆在自身的功用、建筑和设计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探究一   词组一:亚历山大教会贵族不公开

词组二: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公共博物馆

探究二   18世纪晚期,风起云涌的起义和革命推翻了旧王朝,革命后将专属建筑(宫殿)改造为人民的场所(公共博物馆)。比如法国的卢浮宫,后来的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巴的革命博物馆等。

流行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博物馆建筑,多为仿宫殿或仿圣殿建筑。这种基于帝国主义或民族主义的表达,使博物馆展现出对某些文化传播的优先级姿态。这类建筑通常有着宏大的古典建筑般的外观,以此作为国家实力的有效体现。比如大英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德国柏林旧博物馆等。

以现代主义建筑为主流的博物馆建筑,流行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类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以形式反映建筑的实用要求,反对矫揉的装饰风格和繁琐的细部样式。此类建筑设计内核就是精英主义,从外部就营造出一道“誓与庸俗之人割裂”的鸿沟。比如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等。

到了21世纪,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设计软件的兴起,数字时代的建筑已然是高等数学影响的产物。数学比例中的美学、经典的“黄金分割”、微积分的复杂几何形状……这些都称为参数式建筑的启蒙。比如,在2008年设计的香奈儿移动艺术馆,就是通过扭曲起伏的外形,表达着造型线条与形式逻辑的集合。同属此类的建筑还有莫比乌斯环状的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阿联酋迪拜的法拉利主题公园等。

——摘编自李浩然《从旧宫殿利用到参数式营造——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的六次变革》


(1)从探究一每组词组中至少各选2项,说明从词组一阶段到词组二阶段博物馆发生的重大转变。
(2)根据探究二,以“建筑与时代”为主题自拟一篇短文。(要求:250字左右,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9-19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题(B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艺复兴的扩展

材料一

图1文艺复兴发源地和扩展路径

材料二

图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主要商业城市和经商路线

材料三   文艺复兴得以在欧洲而非在其他大洲传播开来并进一步发展,是因为欧洲独特的地理环境。各国相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大大增强了文艺复兴浪潮席卷欧洲大陆的势力。

——付程程《浅谈地理环境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依据图1、图2并结合欧洲文艺复兴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要求:归纳观点,论述正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

材料一   世界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大冲击

时间概况
公元前2千年代中叶开始由北方来的以战车为武装的各个部族,以印欧人为主力,对古代亚欧大陆整个农耕世界的入侵
公元1世纪左右—7世纪以闪人为主力,具有骑兵优势的北方游牧或半游牧部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卷入的部族最多,包括匈奴、鲜卑、拓跋各部、突厥人、塞人、白匈奴、阿尔瓦人、西部印欧种人的日耳曼各支、斯拉夫各支、闪族的阿拉伯人等
13世纪开始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一次,主要是蒙古人及大量突厥人对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的入侵

一据吴于雇《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整理

材料二   近代以前,农耕世界的历史学几乎都对游牧世界带有歧视,都把以战车和骑兵武装起来的游牧民族看作历史上的破坏力量,这使得对三次大冲击历史意义的考察受到不应有的局限。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其次,相对于游牧而言,农耕这一先进经济的吸引力是抗拒不了的。进入农耕世界的游牧、半游牧部族,一旦走向农耕化的道路,他们就按照他们进入农耕世界时社会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逐步采取和适应了定居地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社会阶级制度、道德规范、思想、学术、文艺等等。他们还会利用被征服地区原有的统治阶级,沿袭原有的制度,把农民的生产作为他们的租税俸禄之源,从而把他们的统治建立在农本经济的基础之上。来自游牧世界的各部族,包括半游牧、趋向农耕的部族,基本上都逐渐融入农耕世界,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农耕世界历史发展中的新因素,使农耕世界的范围越来越扩大,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经济文化上相对于游牧世界的优势。

——摘编自吴于崖《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相关世界古代史知识,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评述古代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7-13更新 | 47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