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7 道试题
1 . 下表为《尚书》部分内容。综合表格中信息,可知表中主要思想主张是(     
内容出处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尚书·周书》
A.敬天保民,崇尚理性施政B.道法自然,崇尚天人合一
C.提倡爱国,推崇天下为公D.和实生物,主张和而不同
2024-04-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海洋文化既具有世界海洋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不同于西方海洋文化的中华海洋文化传统。因此,该学者绘制了下表


中华海洋文化西方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主体和区域中华民族,中国。欧美
海洋文化特质和精神协和万邦、四海一家;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刚毅无畏、百折不挠;开拓探索、尚新图变;重利务实、吃苦耐劳;守海卫疆、死生度外;关注海洋、以海图强;敬海谢洋、人海和谐。开放开拓、冒险探索;殖民扩张、抢掠征服;自我伸张、商贸谋利;海权优先、控制海洋。
海神形象中国海神妈祖—和平之神:尊贵慈祥、解危救难、和谐宽容、充满母爱的和平女神。希腊海神波赛冬—征战之神:手持三叉戟的壮年男子。
名人名著名言“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老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西塞罗);“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黑格尔);“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
历史上的国家行为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的海洋殖民扩张。
族群行为出洋华人海外谋生,安分守己,艰苦创业。北欧海盗的抢劫掠夺。
经济行为谋利思义唯利是图
海洋行为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美国推行海洋霸权。

——整理自张开城《比较视野中的中华海洋文化》

依据表格信息,从中西比较的视野出发,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谈谈你对海洋文化的认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史实准确)
2024-02-05更新 | 13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特点如下表所示。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相和合。在伦理道德、个体修养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义、礼、智、信”,即仁爱、正义、礼仪、智慧、诚信
在个人进取和担当方面:《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彰显着担当精神。在国家治理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孔子提倡“为政以德”,《礼记·礼运》提倡“天下为公”
在国家形态结构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大一统”,成为中国人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摘编自王震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补充表格中空白部分内容并加以说明。(要求:补充内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下表是中世纪世界主要文明圈的一些发展情况,表格说明(       
东亚文明圈 鉴真和尚6次东渡,终于弘法日本,不仅带去了佛法,而且带去了中国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阿拉伯文明圈阿拉伯地理学家到各地旅行,编成了30册的巨著《黄金草原》,书中记载了从东南亚到印度再到地中海的香料商路和文化交往之路。
基督教文明圈 中世纪诸多圣地吸引着朝圣者,朝圣甚至发展为一种经济。
A.文化交往伴随着物质交往B.各文明圈内具有同一性
C.商业在各文明圈缓慢发展D.世界性商贸体系已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表格中的内容可以印证(     
观点内容
学者甲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经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学者乙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丙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持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者丁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
A.丝绸之路的内涵随时代而丰富B.角度不同决定学者的不同观点
C.丝绸之路扩大了人类交往范围D.宗教传播在丝绸之路占据主导
6 . 下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该表格反映出中华文化(  )
A.缺乏转型的根本动力B.维系了中国大一统局面
C.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D.蕴含着明显的民族差异
2023-03-05更新 | 3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关于欧盟成员国人民对欧盟作出重要决策的不满意度的最新调查表。根据表格可知
欧盟的重要决策希腊人不满意度瑞典人不满意度意大利人不满意度法国人不满意度
对难民问题的决策98%88%77%无统计数据
对欧债问题的决策92%无统计数据78%73%
A.世界经济逆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B.世界区域集团化的潮流遭到重大挫折
C.欧盟的邦联体制带来了治理困境D.欧盟成员国的决策最终决定欧盟决策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外来移民

材料一   19世纪初~20世纪初美国外来移民统计

时期数量来源地职业
1820~1860500主要源自西欧与北欧,尤其是德意志和爱尔兰,东欧、南欧移民开始出现农民、工人
1861~1880500主要源自西欧与北欧,东、南欧移民逐渐增多农民、工人
1881~19202350东欧、南欧及东南欧移民数量大大超过西欧、北欧,成为主要移民来源地农民、工人

——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1)根据表格,概括出这一时期美国外来移民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881年至1920年,外来移民达到高峰最主要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2024-04-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卷

9 . 《白鹿洞书院教条》,又名《朱子教条》,由朱熹制订。淳熙七年(1180),白鹿洞书院重建“喜初成”,朱熹以南康军长官,率僚属及院中师生行开学礼,升堂讲说《中庸》首章,并取圣贤教人为学之大端,揭示于门楣之间,作为院中诸君共同遵守的学规,这就是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条》。其目的用以规范和约束书院师生的言行举止,劝善规过,提升品位,是书院制度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南宋理学家们对书院建设所作的重大贡献。

《白鹿洞书院教条》既是书院精神的象征,后来也成为天下书院共同遵守的准则。淳祐元年(1241),宋理宗皇帝视察太学,手书《白鹿洞书院教条》赐示诸生。其后,或摹写、或刻石、或模仿,遍及全国书院及地方官学。于是,一院之“教条”,遂成天下共遵之学规。而随着中国书院制度之推广,它又东传朝鲜、日本,不仅当年奉为学规,至今尚有高校而作为校训者,可见其影响既深且远。

《朱子白鹿洞教条》原文:

右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结合所学,完成儒学发展的相关表格。
时期内容相关人物
春秋战国儒学出现A、孟子
西汉成为主流汉武帝、B
C成为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明朝D王守仁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朱子教条》与朱熹理学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当年朝鲜和日本的学校会把《朱子教条》奉为学规?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朱子教条》的影响。
2024-01-12更新 | 38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3世纪起,由于罗马帝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危机,加上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遂使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拥入罗马帝国,甚至远徙到南欧和北非等地。

材料二   据前苏联史学家古米廖夫考证,在公元2世纪下半期到公元3世纪,大草原上发生了特大旱灾,这次大旱灾绵延了一个世纪,把旺盛的草原变成了沙漠。

材料三   他们宁愿在战争中因负伤而受到荣誉,而不愿从事耕种,以待收获。他们认为用流汗来取得用流血所能得到的东西是愚笨的、懦弱的。

材料四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的世界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亚欧游牧民族迁徙所产生的影响,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            
政治
格局
改变欧亚大陆政治格局,
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区域
文化
阿拉伯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中古西欧,融合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因素所形成的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拜占庭文化保存、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
民族
文化
晋南北朝五胡内迁和汉族人南迁,各族之间杂居相处,相互学习,丰富了中华文化,造就了盛唐气象
2024-05-01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