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孟子提出仁政”“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等思想主张。而对于和的主张,西周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孟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中华先进传统文化又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   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一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三   纽约市是联合国所在地。联合国总部就建在曼哈顿岛中部。但纽约市即使没有联合国总部,也是一个世界的缩影。这个市里的移民来自世界各地,本身就已经是一个联合国了。联合国将总部设在这里真是选对了地方,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能像纽约这样种族多元化。但在这里你更感觉到美国像一盘大色拉,西红柿还是西红柿,土豆还是土豆。这里,中国人在中国城里用筷子吃饭,而黑人深夜在哈林区里闲逛,法国人则聚集在曼哈顿的中上城。

——摘编自新华网《剖析美国移民文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感觉美国像一盘大色拉"的理由?
2021-05-14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两代,以高度的凝聚力继承了商周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旺盛的消化吸收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料,以超越前人的创造造就了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具有世界性的隋唐文化,以空前的拓展力远播异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隋唐王朝相继屹立的数百年中,万千百姓以坚强的毅力和饱满的热情,辛勤地创造着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繁盛的京都长安,千古绝唱的诗歌,意到笔随的书艺,活力盎然的壁画,流润存真的陶塑,一派祥和的各式佛像。一切一切,是不涸清泉,滋润着后世。直到今天,海外的华人仍自称唐人,以纪念这个金光灿烂的时代。

材料二   说起隋唐,外国亦早已熟知,当第一艘遣隋使船于公元607年抵达中国港口,日本文化就与隋唐文化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高僧玄奘和尚以无比的执着和顽强的意志,历尽艰辛,终于打开了中印文化交流的大门;满载着奇珍百货的商队,络绎不绝于中国与东罗马帝国之间的丝绸古道上……隋唐帝国,声威远播,成为著名的古代东方帝国。

——以上均摘编自王仁波主编《隋唐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唐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3 . 迁移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希腊的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和移民史。移居海外的古希腊人出于防卫的需要,通常是筑城而居形成“polis”。在此过程中,polis不断分裂扩张,第一代殖民城市成为母邦,以其为基础,再形成无数子邦。对古希腊人来说,polis不仅是一个生活共同体,而且也是实现人类自我完美的道德共同体。

——摘编自吾淳《古希腊文明“突破”的初始因素及主要方向》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的三个多世纪,移民新大陆的欧洲人还不到300万人,从拿破仑战争到大萧条,大约有3200万欧洲人来到美国。近代早期,到达新大陆的非洲黑奴数量比欧洲移民的总数多了三倍,后者中有一半以上也是受某种形式的逼迫:军事征召、契约奴、罪犯。就移民运动本身而言,其进程更像是贸易而不是移民。……不过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奴隶贸易实际上已经结束了,来自亚洲的移民虽然给人以苦力形象,但也大都是自由移民。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性的人口大爆炸首先发生在欧洲,财富的高增长和分布的不均衡对历史上第一次远距离人口大迁移提供了持续的刺激。

——摘编自【美】摩亚《美国加拿大拉丁美洲的移民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

材料三   “德国政府过分强调军国主义精神,这与我(指爱因斯坦)是格格不入的,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是如此。(1895年)在我的请求下,父亲采取措施,使我放弃了德国国籍。”

——赵中立、许良英《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

“只要我(指爱因斯坦)还能有所选择,我就只想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这个国家里所实行的是:公民自由、宽容、以及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这些条件目前在德国都不存在。”

——1933年《不回德国的声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polis”的含义,并列举“polis”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叶以后美洲移民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爱因斯坦是一位世界公民,他于1895年、1933年两度放弃德国国籍。依据材料三,概括爱因斯坦两次离开德国的相同原因,并列举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两个史实说明爱因斯坦作为一位世界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021-09-1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9月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