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1886年,杜库雷在《文明简史》中宣称:“在我们这个时代,欧洲人正在使非洲和亚洲得到再生。始于东方的文明又回到了东方,完成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光来自东方,但正是西方把它带回给东方,使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灿烂。”这一观点意在(     
A.强调西方对东方文明促进作用B.阐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
C.掩盖欧洲殖民扩张的掠夺本质D.说明东西方文明的多元一体
2022-11-17更新 | 1324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1
2 .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折射出一个时期、一个国度的精神文化厚度。随着历史的发展,博物馆在自身的功用、建筑和设计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探究一   词组一:亚历山大教会贵族不公开

词组二: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公共博物馆

探究二   18世纪晚期,风起云涌的起义和革命推翻了旧王朝,革命后将专属建筑(宫殿)改造为人民的场所(公共博物馆)。比如法国的卢浮宫,后来的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巴的革命博物馆等。

流行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博物馆建筑,多为仿宫殿或仿圣殿建筑。这种基于帝国主义或民族主义的表达,使博物馆展现出对某些文化传播的优先级姿态。这类建筑通常有着宏大的古典建筑般的外观,以此作为国家实力的有效体现。比如大英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德国柏林旧博物馆等。

以现代主义建筑为主流的博物馆建筑,流行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类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以形式反映建筑的实用要求,反对矫揉的装饰风格和繁琐的细部样式。此类建筑设计内核就是精英主义,从外部就营造出一道“誓与庸俗之人割裂”的鸿沟。比如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等。

到了21世纪,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设计软件的兴起,数字时代的建筑已然是高等数学影响的产物。数学比例中的美学、经典的“黄金分割”、微积分的复杂几何形状……这些都称为参数式建筑的启蒙。比如,在2008年设计的香奈儿移动艺术馆,就是通过扭曲起伏的外形,表达着造型线条与形式逻辑的集合。同属此类的建筑还有莫比乌斯环状的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阿联酋迪拜的法拉利主题公园等。

——摘编自李浩然《从旧宫殿利用到参数式营造——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的六次变革》


(1)从探究一每组词组中至少各选2项,说明从词组一阶段到词组二阶段博物馆发生的重大转变。
(2)根据探究二,以“建筑与时代”为主题自拟一篇短文。(要求:250字左右,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9-19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题(B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艺复兴的扩展

材料一

图1文艺复兴发源地和扩展路径

材料二

图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主要商业城市和经商路线

材料三   文艺复兴得以在欧洲而非在其他大洲传播开来并进一步发展,是因为欧洲独特的地理环境。各国相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大大增强了文艺复兴浪潮席卷欧洲大陆的势力。

——付程程《浅谈地理环境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依据图1、图2并结合欧洲文艺复兴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要求:归纳观点,论述正确)
4 . 1902年11月11日,天津《大公报》撰文指出“诚能多编戏曲以代演说,不但民智可开,而且民隐上达”,故所谓“开化之术”唯有“编戏曲”。这表明《大公报》(     
A.重视艺术的社会功能B.呼吁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反对激进的革命思想D.倡导京剧实行内容革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我国书院藏书以经史子集为主。鸦片战争后,书院藏书领域不断扩展,涉及政治、经济、铁路、军事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书院中的英语、日语、法语等书目也随处可见。晚清书院藏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推动B.民族工业的兴起
C.维新变法的需要D.救国思潮的发展
6 . 明末学者方以智针对西方传教士上帝造人的思想,提出了人是秉自然之气而生的观点。同时,他还根据西方人体生理知识,提出了“人之智愚系脑之清浊”的观点,这是对传统“心之官则思”说法的一个勇敢突破。这主要反映了方以智(     
A.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B.对近代医学理论的完善
C.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D.对传统心学体系的反思
7 . 汉代时,从西域输入内地的货物虽然较多,但“殊方异物,四面而至”却只“盈于后宫”“充于黄门”,并没有真正流入民间社会。据此可知,当时(     
A.丝路贸易具有官方性质B.民间贸易规模较小
C.自然经济具有排外特点D.区域贸易范围有限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华工在古巴

材料   晚清以来,中国东南沿海的民众因为生活贫苦等众多原因前往海外务工,他们最运抵达了拉丁美洲,1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为32万人。从1850年列1875年间,人数猛增到128万人,其中在古巴的华工为12万余人。

1858年、1866年和1867年,古已输入的华工数量最多,相对应的1859年、1868年以及1870年,古巴蔗糖产量的增长速度本是最快的。同时,古巴华工亦因“聪明、安分、老实、谦卑”的特点,在制糖流程承担了机检、提纯等技术性工作。

1868年,古巴独立战争方兴来艾,参加战争的总人数大致在700030000人,一线作战的华人人数则在20005000人不等,另有大致相同数量的华人从事着后勤支援工作,《中国人与古巴革命》一书中这样说道:“没有一个在古巴的中国人不曾拥抱过自由的事业……。他们为古巴独立,慷慨地流尽了自己最后一滴不留名的鲜血,他们不抱任何追求个人名利的奢望,也从不全求得到感谢的花束。”

18703月,清政府指派的调查团抵达古巴,调查华工受虐事件。调查国对华工“面加讯问”,得知“华工被拐为奴确受凌辱”。1877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年工条款》,清政府保护古巴华工权益在外交行为上有了法律保障。

——《拉丁美洲华工研究——以秘鲁与古巴华工案为中心的考察》


概括古巴华工的历史贡献,并对华工的“未来”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2-07-1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习性,使他们常常十分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除了从容地享受已有的一切,对与现实生活无直接关系的事物多不理会,更不会向往那虚无飘缈的宗教境界。这一文化特色形成的根源在于中国(     
A.传统儒学的封闭B.农耕文明的影响C.政治体制的束缚D.宗教意识的淡薄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英博物馆部分镇馆之宝

罗塞塔石碑,其内容是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碑文分别以三种不同文字(埃及草书、埃及象形文字以及希腊文)记录了诏书的同一段落。它最初是由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发现,后成为英国人的战利品。帕特农神庙石雕,又称埃尔金大理石雕,原是希腊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顶部的一组建筑构件,于1806年被苏格兰人从神庙上拆下,运回伦敦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摘编自(英)尼尔《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材料二   200212月,为了声援拒绝返还帕特农神庙石雕的大英博物馆,并且一劳永逸地免除文物返还诉求的羁绊,欧美18家博物馆馆长于慕尼黑签署《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宣言》强调:无论收藏的文物原属何处,有赖于这些“普世性”博物馆,才得以保存并被更多观众欣赏;这些博物馆收藏的世界各地文物,无论其来源是否正当,都是为了服务于全体公民(而非某一国家公民)并致力于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摘编自《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

(1)分析材料一,说明两件文物的史料价值。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普世性博物馆”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