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口变化情况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编自葛剑雄等《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   19世纪50-60年代英国移民数量是17-18世纪移民数量的总和。据统计从1815到1930年,有1140多万人从英国移出。这些移民主要迁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方,其中大部分去了美国。19世纪上半叶殖民署为移民提供资金、信息,组织他们向外迁移。19世纪后半叶官方的资助仍在进行,但非官方机构表现得更为积极,包括各地工会组织、慈善机构等等。工会资助的移民大部分去了美国,他们大多有一技之长。英国移民的迁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地区的人口和民族构成,对这些地区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镡娴娴《I9世纪英国人口对外迁移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人口外迁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
2023-11-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音乐是一种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也是历史和时代的重要载体,是时代的见证。

材料一: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中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曾侯乙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

材料二: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三: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

——摘自《自由结婚纪念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摘自《国民革命军军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狼。

——摘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摘自《春天的故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编钟的特点,并说明编钟所承载的时代内涵。
(2)结合材料二、三,概括影响音乐和歌词变化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音乐发展的趋势,并评析“音乐是时代的见证”这一观点。
2023-11-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美国独立后到 1820年间共有约25万的移民,平均每年仅有6000人左右。从1820年以后,入境移民逐年增多。据美国政府统计,19 世纪20年代移民为15.9万人,30 年代为59.9万人,40年代为171.3万人,70年代为281.2万人。1820—1880年入境移民总计1018.9万人。从移民的来源看,1820年以前,英国移民人数高居首位,而在1820年以后的60年间,德国和爱尔兰移民人数则跃居第一和第二,德国移民为305万,爱尔兰移民为282万,英国移民为92.6万,退居第三位。此外,除了北欧国家和加拿大的移民有大幅度增长外,还有约23万的亚洲移民迁入美国,其中,华人22.8万。

——据宿景祥《美国经济统计手册》等

材料二   随着美国社会排外情绪滋长,从1882年开始,美国的移民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以种族歧视为准绳的排斥华工法,规定:不论是熟练或非熟练的华工以及受雇于矿山的华人,在10年内不准进入美国;凡是非美国的出生的华人后裔不得加入美国国籍。在这期间,除了留学生外,其他中国移民一律禁止入境,甚至可以任意 驱逐在美国定居多年的华人。1924年又通过《移民限额法》,除继续排斥亚洲移民外,同时把欧洲每年移民总额从1910年的35万人,削减为16.4万人。

——摘编自邓蜀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美国移民发展的趋势。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移民对19世纪美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023-10-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民族主义观念的演变】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有贯通其中的历史文化脉系和文化认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民族主义运动的主要精神武器是立足于民族国家的“主权”认同。民族主义运动的中心议题是“利权意识”,而所谓“利权”最终表达的是国家或民族利权。如收回路矿权利运动显然并不仅仅着眼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而是立足于民族国家主权危亡的深层思虑。当时,动员民众起来奋争的立足点是“亡人国之法,计无巧妙于铁路者”的民族危亡意识。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在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指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王先明《传统民族主义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界标》

材料二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可以称之为新民族主义。正如伯林认为,“世界主义是空洞的,人们若不属于某个文化,是无从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仅仅是在“长江、黄河、黄皮肤”等这些地理及生物种族认同的基础之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各个民族在长期历史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休戚与共、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民族精神。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团结、民族精神逐步提升与整合,新民族主义情绪化倾向逐渐衰落,理性化逐渐增强。全球化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民族主义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必然要保持开放性。

——摘编自李军虎《浅论当代中国新民族主义的内涵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新民族主义的新变化。
2023-09-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鄂西南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中国际移民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跨国公司迅猛发展B.战争和地区冲突
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D.灾难和自然因素
2023-08-29更新 | 25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三)
6 . 对以下中国古代南北战争比例变迁表解读正确的是(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
87%76%61%68%50%29%26%
13%24%39%32%50%71%74%
A.战争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B.隋唐五代是战争比例变化转折点
C.中国古代战争演变趋势非常复杂D.由北多南少变为北少南多的格局
2023-08-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3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模拟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白银进口量及来源(1550-1700年)(单位:吨)

日本菲律宾葡萄牙贩运到澳门合计
1550-1600年12805843802244
1600—1640年19687191482835
1641—1685年15861080l694
1685—1700年411370178
1500—1700年合计487515484286951

——摘编自谢丰斋《古代“丝路贸易”的延续》

材料二   巴西棉花、咖啡 、稻米等农产品和畜牧业的生产,金矿和金刚钻矿的开采,主要靠黑人奴隶来进行。随着种植场的扩大和出口农产品的不断增加,畜奴的数量也随之扩大。1532年黑人奴隶开始被运到巴西,到十八世纪末叶,在巴西的黑人奴隶已比白人多百分之五十,有些地区黑人奴隶的人数甚至是白人的二十倍。在19世纪中叶,停止奴隶贩卖之前运入巴西的黑人奴隶已有一千五百万人之多。

——摘编自谢启晃《奴隶贸易与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中中国白银进口相关的国际贸易路线,简析白银大量输入中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巴西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趋势出现的历史背景。
2023-07-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下半叶,随着殖民地和前殖民地的人口激增,过去由来已久的人口变化趋势发生了逆转。欧洲的移民长期不断移居世界各地,这一情形宣告结束。相反,反向殖民化宣告开始。前帝国的“母国”的出生率下降。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却填补了这一差距。1970年,全球国际移民为0.84亿人,1995年达到1.61亿人。

材料二   随着文化迥异不同的族群共同在一起生活,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出现了新的形式。20世纪末期,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西方从社会和政治上都不再接受种族主义。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这或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在20世纪,曾被用来替种族主义辩护的伪科学名誉扫地。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下半叶国际移民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末期西方“不再接受种族主义”的原因。
2023-07-10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图1、图2分别为1970~2008年若干年份的世界贸易额占GDP总量比重和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量(单位:亿美元)变化统计。表中趋势的出现得益于(     

      

A.南北发展差距缩小B.跨国公司加速发展
C.冷战局面得以结束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10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材料三   美国文化不仅包容和吸收文化上与之接近的欧洲各国的新教徒,也同样接受了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之不同的欧洲各地人民。经过长期的相互调适,最终产生了新的认同感。这就是所谓的“熔炉”模式。……二战后,美国的移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来自拉美、亚洲的移民取代欧洲人成为多数。不同种族要求自己的文化得到承认和尊重,多元文化并存的呼声越来越高。过去对少数民族移民的贬损或笼统的称谓正在被反映多元文化理论的称谓所取代。

——刘智《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1500—1850年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20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人口迁徙与移民社会”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6-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