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关于传统音乐,《周易》有所谓“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享祖考”之说。至春秋战国又有“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这可以用来说明,传统音乐(     
A.顺应了大一统的趋势B.由尊神灵走向重人伦
C.由敬祖先走向重民本D.维护了贵族等级秩序
2023-01-15更新 | 1119次组卷 | 22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2 . 殷商时期,统治者崇拜鬼神,认为鬼神可以主宰世间一切。西周统治者则认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天并不永远保佑某一个王朝的统治,只有怀保小民,才能得到天的佑护。这一变化(     
A.反映了等级秩序崩溃B.体现了民本思想进步
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开启了民主主义先河
2023-10-21更新 | 139次组卷 | 2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3 .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戈……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材料二   汉唐以降,得益于陆上、海上贸易线路的畅通,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中华文明始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流·和衷共济》

材料三   在对技艺的推敲、对规律的总结、对民生的眷念中,中华民族展现出非凡的创新精神与创造伟力。四大发明,耕作蚕织,制瓷铸铁,建筑园林,茶叶医药,天文地理……各项科学技术成就,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尽精微以求新知、致广大以惠亿民的探索精神。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汇·格物维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在“塑当世之秩序”方面所提出的主张,并用一句话概括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2)列举两例唐朝时期“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和工艺学相关知识的著作名称,并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所呈现的新特征。
4 . 文化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宋代精神文化也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两宋在其三百余年间,始终受到来自北方民族国家的环伺紧逼,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现实威胁,故而民族意识应时而起,构成宋代文化的强烈底色。也因此,宋代文化注重实用,从根本上关注人怎样生存发展、国家如何安宁强盛。

——摘编自虞云国《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代表人物在“塑当世之秩序”方面所提出的主张,并用一句话概括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2)指出《汉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统治措施,并结合所学简述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宋代文化呈现这些特点的社会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整理归纳的表格,通过此表,可得出
发展历程
古代阶段时间概况
起源上古多元一体
奠基先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形成秦汉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创新发展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交汇融通,文化灿烂
宋元理学形成,科技文化繁荣
衰落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经世致用
清康雍乾君主专制,钳制思想,禁锢文化
近代转型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
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复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A.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一成不变B.中华文化别具一格
C.中华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D.中华文化随时代变化而发展
6 . 《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2019-05-12更新 | 2148次组卷 | 48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