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明代有位诗人写下“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首诗说明他主张是(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 . 《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
2023-06-02更新 | 499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原始之儒学,留意于修齐治平之道,疲精于礼乐行政之术;虽间有仁义中和之谈,要不越日常道德之际。及至宋代之理学,始进而讨究原理,求垂教之本原于心性,求心性之本原于宇宙。故儒家之特色为实践的、情意的、社会的、伦理的;而理学之特色则为玄想的、理智的、个人的、哲学的。

材料二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原始之儒学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汉代教育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指出古代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并说明儒学在传承发展中呈现变化的原因。
2020-07-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由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诗经》的流传
A.以书面记载为主要方式
B.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
C.维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2019-06-18更新 | 1027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
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9-04-19更新 | 2977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应对使臣时,往往“须称《诗》以喻其志”。据统计,《左传》中累计引用《诗经》69次。这些被引用的《诗经》文辞,或以言志,或以达意,上至军国大事,下至乡饮应酬,大到政教风化,小到修身立命,无处不用。由此可见,《诗经》
A.突出了承载宣扬教化的社会功能
B.奠定了诗歌叙述中国历史的基础
C.开创了记录社会底层状态的先河
D.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2019-03-10更新 | 18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新时代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科技和艺术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二程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所以,二程的“理”也包括自然之理。而且程朱理学不仅讲“理”,还讲“即物穷理”。这些思想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刘完素的《伤寒直格方》开头第一句便是“习医要用直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也说:“(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三   下图为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中题诗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以儒家的哪一主张作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并指出其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3)材料三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其突出特征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2019-01-30更新 | 2290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