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如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整理归纳的表格,通过此表,可得出
发展历程
古代阶段时间概况
起源上古多元一体
奠基先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形成秦汉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创新发展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交汇融通,文化灿烂
宋元理学形成,科技文化繁荣
衰落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经世致用
清康雍乾君主专制,钳制思想,禁锢文化
近代转型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
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复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A.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一成不变B.中华文化别具一格
C.中华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D.中华文化随时代变化而发展
2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思想主张。这些主张(     
内容出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
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
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
《慎子·威德》
A.推动了民本思想发展B.促使封建王权渐趋衰落
C.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D.推动君主专制思想产生
2024-03-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屈原看到人民在战乱中遭受到的苦难时,挥泪长恸,“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他在《远游》中写道:“涉青云以泛滥游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摘编自黄力之《爱国主义:中国精神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下表为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历史。

时期

地域

习俗

材料出处

两汉

荆楚等地

以端午为恶日,民众采兰沐浴、用桃木板辟邪等

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

南朝

南方地区

端午节被视为良节;南方的尝新、庆丰收等习俗与北方观念融合,出现角黍和竞渡等娱乐竞技活动

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宗懍《荆楚岁时记》

唐代

全国大部分地区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间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满江红·端阳前作》

大夫沉楚水,千祀国人哀

储光羲《观竞渡》

材料三   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因其蕴含的独特民族精神,端午习俗已由传统的驱毒避邪衍生为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且因地域差别而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更具典型性,主要有祭祀屈原、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

——摘编自《端午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屈原思想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纪念屈原为主题的端午节习俗演变的特点。
2024-06-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4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节选)。这反映出先秦儒学(     
人物思想
孔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孟子“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然后驱而之善”
荀子“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磋而不舍也”
A.源于西周敬天保民思想B.具有注重人伦日用的济世情怀
C.主张探求自然运行规律D.促使春秋战国的局势由乱到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朱熹编撰的著作。这些作品(     
《近思录》与吕祖谦合作编成,精选周敦颐、张载、二程的语录622条
《小学》辑录了“古圣先贤”的言行,共6卷
《四书章句集注》《四书》对《论语》《孟子》作“集注”,著成《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从《礼记》里抽出《大学》《中庸》两篇,重新分章辨句,著成《大学章句》《中庸章句》
A.使理学体系趋于完备B.有利于扩大理学的影响
C.推动儒学发展为理学D.宣扬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2024-03-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6 . 下表所示为1843年至1860年中国部分城市出版“西书”的情况,这一时期“西书”在中国的出版(     
地区书籍种类宗教书籍种类宗教书籍占比(%)科学书籍种类科学书籍占比(%)
香港603761.72338.3
广州4229691331
福州422661.91638.1
厦门131310000
宁波10686812019
上海17113880.73319.3
A.体现出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西方科技
B.说明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
C.客观上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D.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
7 . 下表为明末清初一些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和思想。据此可知,当时(     
思想家言论和思想
张履祥提出无论为农为士者,均须耕读相兼。耕则力耕,学则力学,须知“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
颜元重视“习行”,要求学生学习农学知识,认为劳动能“治心"“修身”,“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
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训》中言及“樊迟问稼"时,对子孙提出了“不有耕者,无以佐读者”的观点,寄望子孙以耕读传家。
A.士人开始投身于基层教化B.存在耕读相兼的教育思想
C.儒学已经逐渐向基层渗透D.盛行礼法结合的理学教育
8 . 下表是一些中国古代关于自然经济的文献记载。由此可知(     
《孟子》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史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纪》古者什一而税。以为天下之中正也。今汉民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
A.当政者注重个人品德B.言论中体现了民本思想
C.轻徭薄赋已经成共识D.上述时期普遍推行仁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