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1 . 在黄宗羲看来,“臣”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做官是为了天下万民而不是为一姓之君。从中可以看出黄宗羲(     
A.浓厚的民本观念B.主张扩大地方的权力
C.朴素的辩证思维D.具有强烈的功利心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发展演变历程,如表所述。

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000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文化呈现多元化。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文明核心,并向周边辐射
夏商周时期中华文化初创期和奠基时期。文化认同初步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秦汉时期文化大一统趋势明显。各民族文化交流增多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以宏博和辉煌著称。文化的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突出
宋辽西夏金至元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新的文化不断出现,先是中学西传,后出现西学东渐

——摘编自杨共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等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围绕“中华文化的演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有原因分析、有史实依据,表达清晰)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四)历史试题
3 . 凤(鸟)最早为东夷族的图腾。夏商及西周时,华夏族等很多部落中也流行崇拜凤(鸟),商族的神话也以为其先祖与玄鸟有关。从考古文物看,长江流域的楚墓中也出土有很多凤(鸟)图案的绣品、木雕及帛画。这反映出(     
A.古代民族关系的重要变化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C.华夏认同观念的初步形成D.楚文化的发展具有滞后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服饰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国的外交服饰是考察中国国际化程度与民族化特色的一个窗口。毛泽东、周恩来与邓小平无论在公务性,还是社交性的外交场合,基本都穿着中山装。改革开放后,中国领导人开始着西装释放出中国愿意进一步融入世界的信号。冷战结束后,江泽民主席在不同外交场合穿着不同服装,比如在公务性场合穿着西服,在隆重的国宴则穿着中山装,但中山装的款式较为传统。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公务场合遵循国际惯例穿着西服,国宴则穿着新款中式礼服,这既是对国际规范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这种礼服以中山装为基础进行改良,立领、暗门襟、刺绣等元素传递了中式风韵,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属性,凸显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内涵。

——摘编自周加李《新中国外交服饰:从不断探索到彰显文化自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外交服饰”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起源早,持续时间长,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中华文化很早就与域外广泛交流,为世界文化的繁荣进步作出了贡献。在交流过程中,中华文化不断吸收域外文化的合理因素,显示了其开放性;又深刻影响域外文化,体现了其先进性。吸收与影响是同时进行的。几千年以来,中华文化积极对外交流,是开放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更加广泛且不断深入。

——摘编自江林昌《一万年来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互鉴》

等根据上述材料,围绕“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互鉴”,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2024-05-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顾炎武在《顾亭林诗文集中》说道:“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由此可见,顾炎武认为(       
A.要注重个人自我修养,积极有为B.要明道救世,有社会责任感
C.要国正社会秩序,强调为学和做学问D.要批判空谈,朴实治学
2024-05-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7 . 【习近平的文明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
2019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0214月博鳌亚洲论坛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2023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根据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提示:若论述中华文明特性可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作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向小草学习的意识彰显了中华文化崇尚(     
A.以人为本B.家国情怀
C.天下为公D.自强不息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5-1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10 . 《论语·雍也》记载:“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荀子·王制》记载:“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些思想(     
A.促使民本思想与君主权力相结合B.强调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致力于协调民众与贵族间的利益D.彰显了一定的人文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