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宋代,女娲因“抟土作人”而受到单独祭拜,民间出现“送子观音”之说,宋仁宗也因未有继嗣而多次祭祀高禖(媒神)。上述社会现象反映了(       
A.百姓重视子嗣的繁衍B.孝道文化深入人心
C.佛教本土化趋势加强D.战争导致人口锐减
2024-02-21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唐诗节选。
作者诗句
杨炯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郭震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
骆宾王龙庭但苦战,燕领会封侯。
令狐楚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材料体现了唐前期(       
A.积极进取的社会风尚B.诗人思念家乡的苦闷之情
C.将士渴望和平的心态D.边疆动荡危机四伏的形势
2024-02-2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花押,指古代公文契约上的草书签名或代替签名的特定符号。宋代花押不仅体现在人民生活与贸易往来之间,还体现在朝廷公文上。宋末元初人周密在《癸辛杂识后集》中记载:“余近见先朝太祖、太宗时朝廷进呈文字,往往只押字而不书名”。北宋时,文人志士追求个性抒发、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花押作为一种个性化与艺术化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宋徽宗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影响,结合草书或者篆书以及古文等元素,形成“天下一人”的花押。

——摘编自华叶《“花押”谈趣》

材料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花押在宋史研究方面的功能,并简述花押文化研究的作用。
4 . 对于清代的乾嘉考据学,以往学者多认为它是“文字狱”导致的消极后果。后来也有学者提出通过考辨、诠释来评判前人的学术得失,发明原典大义,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方法。据此可知清代(       
A.考据学的产生具有学术背景B.统治者支持乾嘉学术的发展
C.乾嘉学派比较重视经世致用D.考据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先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中秋始终承载着月圆人团圆、平安阖家欢的朴素观念。“团圆”的寓意主要反映了(     
A.民间传说在古代影响很大B.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
C.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D.宗法观念一直没有改变

6 .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九霄环佩”琴号称“鼎鼎唐物”,其造型古朴凝重,音色柔美悦耳,苏轼、黄庭坚等人均曾题刻此琴(如下图)。这表明(     

超迹苍霄,逍遥太极。

——庭坚

蔼蔼春风细,琅琅环珮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老龙吟。

——苏轼记

“九霄环佩”琴

A.音乐艺术深受道家影响B.题刻演变折射时代风貌
C.唐琴雅韵承载文人志趣D.乐器制作工艺日臻成熟
7 . 顾炎武认为“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夫使县令得私其百里之地,则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那么县令治理本县就像对待自家事业一样,必然尽心尽力。材料体现了顾炎武(     
A.赞赏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及方法B.挑战传统和提倡效用的思想主张
C.推崇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D.强调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
8 .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岛,之后发生的“公车上书”只是一百多个举人要求都察院把他们变法维新的意见转呈皇上;而巴黎和会时因为山东问题却发生了席卷全国的群众性五四爱国运动。这表明这二十多年间(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转变B.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下降
C.群众运动的方式发生变化D.民众民族意识有所增强
9 .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表体现了中华武术蕴含的独特魅力,由此可知中华武术(        
技击观一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性命双修
健身观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
意境观形意统合、形神兼备、天人台、物我两忘
抱拳礼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
A.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B.凸显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D.决定国人精神品格的形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有其特殊性、变异性与传统性。研究历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其特殊性。我们以往的传统,与其他民族有变有异,有自己的特殊性。没有特殊性,就不成为历史。如果世界上一切国家民族,都没有其相互间的个别特殊性,只是混同一色,那就只需要,亦只可能,有一部人类史或世界史便概括尽了……其次,历史必然有其变异性。历史常在变动中进展。没有变,不成为历史。我们读小说,常见说:“有事话长,无事话短。”所谓有事即是有变。无变就不见有事……我们把二者,即特殊性和变异性加在一起,就成为历史之传统性。我们研究历史,首先就当知道历史的三种特性。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请以中国历史某一专题史内容为例,围绕“三种特性”,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说明:考生可以选择1—2种特性论述,也可以三种特性同时论述;要求:论题合适,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