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表史料,可以推断出(  )
《宋书·周朗列传》“今天子以炎、轩之德,冢辅以姬、吕之贤……”。
《南齐书·百官志》“建官设职,兴自炎、昊,方乎隆周之册,表乎盛汉之书。”
《北史·魏本纪》“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周书·文帝纪》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子孙遁居朔野。”
A.炎黄血统决定了君位的合法性B.炎黄的始祖地位得以确立
C.奠定隋唐统一的文化心理基础D.民族凝聚力源自祖先崇拜
2022-02-15更新 | 1320次组卷 | 9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湖南专用)
2 . 对于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关联,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有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下列,符合重构论观点的是(     
A.历史事实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不然就不存在于任何地方
B.历史中存在的无论何种模式,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制造”出来的
C.历史学家仅能书写文学文本,而非真相
D.历史学家做不到像一面虚己以待的镜子那般的客观中立
3 . 下表为近代以来部分学者对于“儒”的来源考证。
章太炎“儒”在古文字中本来是写作“需”的,而“需”则是求雨的巫觋
胡适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以“治丧相礼”为职业
傅剑平“需”是“术士所操之术的动作行为”,或是殷代巫士治礼时所戴的“礼冠”
阎步克与乐师即早期掌管教育和仪式的“乐官”有关
这些考证(     
A.表明“儒”之来源复杂不可考B.体现了学者基于史料的历史解释
C.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公认的结论D.说明学者的立场取决于史料选取
4 . 根据孔子的说法,学习《诗经》,可抒发情志,可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使人结交朋友,可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知道以些鸟兽草木的名字。孔子此说旨在(     
A.宣扬诗歌可使人学会人情世故B.强调诗歌具有礼乐教化的社会作用
C.肯定诗歌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D.说明“礼乐崩坏”对诗歌的影响力
2023-06-0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社会建立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的行为原则,以“孝”“友”“礼”“和”为基本价值观的政治伦理秩序,这些不仅是西周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成为后世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这反映出(     
A.宗法观念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B.儒家思想成为西周的统治思想
C.中华传统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D.宗法制的建立维系了贵族特权
2023-01-15更新 | 78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押题猜题(一)历史试题
6 . 20世纪初,新的知识精英群体开始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专制太甚,人心难收,自费留学、国外求学或著书立说以图学制革命者,颇不乏人”。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社会(     
A.学制改革突破中体西用模式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成为主流
C.救亡图存的方式发生了转变D.形成了政治变革的思想和群体基础
7 . 北京颐和园内有许多含有“仁”、“德”两字的牌匾、条幅,还有以“仁”、“德”命名的建筑物,如仁寿门、仁寿殿、德兴殿、德辉殿等。对上述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
B.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彰显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价值
C.“仁”、“德”思想是欺骗、愚弄人民的封建糟粕
D.“仁”、“德”思想是古代警示统治者的重要道德准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