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历史由“人类全体或大多数之共业组成”,他认为史学家的职责在于充分挖掘中华民族历史的优秀成果,使国民“睹遗产之丰厚则欢喜而自壮”。据此可知,梁启超的治史理念(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B.根源于马克思主义
C.为变法提供理论支持D.具有现实关怀意识
2 . 《诗经》是自商代至春秋时期不同地区的诗歌汇编,内有商周始祖的降生神话传说,有周室及各国史实、时事材料,以及民众生活、风俗民情和一些社会与自然现象。这说明《诗经》(     
A.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B.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C.具有丰富的史学价值D.体现了区域文明的趋同
3 . 《孟子》记载:“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句话在当下被用来形容那些踏踏实实办实事,给百姓排忧解难、不给百姓添堵的好干部。这体现了(     
A.孟子的民本和民主思想B.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C.儒家思想崇尚厚德载物D.战国是中华文化奠基时期
4 . 战国时期诸子各家对“义”的部分解释

对“义”的解释

出处

且夫义者,政也。

《墨子·天志上》

远而不可不居(居:恪守)者,义也。

《庄子·在宥》

无礼义,则上下乱。

《孟子·尽心下》

遇诸侯有礼义,则役(役:战争)希(希:少)起。

《韩非子·解老》

由此可知,诸子将“义”看作(       
A.个人行为的价值标准B.国家治理的政治准则
C.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D.统一天下的重要手段
2023-07-16更新 | 38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