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72年,一个西班牙名字为“迭戈”的中国人向西班牙法庭请求恢复其自由人身份。法庭记录写道,迭戈自称来自中国,六七岁时被一个西班牙人从故乡带到利马城(今南美秘鲁),接着经由陆地到达尼加拉瓜、巴拿马等地,后来又到达葡萄牙里斯本。此后,他因听信塞尔维亚有很多中国人,而来到西班牙。在塞尔维亚,为了能够返回故乡,迭戈勤奋工作并小有积蓄,但他的主人莫拉雷斯却要将他转卖他人,于是迭戈将其告上法庭。这场官司前后持续了三年,最后法庭判决迭戈胜诉。

——摘编自龚缨晏、胡刚《16世纪发生在西班牙的一场“印第安斯人”诉讼案》

材料二   1875年,18岁的丁龙被人以“猪仔”的身份从中国贩卖到美国加州。当时的美国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大量华工参与铁路建设并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客死他乡。丁龙在铁路投资者卡朋蒂埃的企业里做工,由于他做事勤恳,赢得信赖,后来成为卡朋蒂埃的管家,并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势加剧,丁龙遂请辞回国,卡朋蒂埃许诺给与丁龙一个愿望。令人惊异的是,丁龙希望提出希望把它终身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推动美国人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在卡朋蒂埃的捐助和努力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这后来成为全美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机构。

——摘编自裘伟廷《丁龙——一位创造美国传奇的华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迭戈由中国辗转来到西班牙的路线,并概述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迭戈、丁龙为代表的的海外华人群体的影响。
2024-01-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损失D.民主政治有了充分的发展
2023-10-07更新 | 232次组卷 | 45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1923-1926年山西省外来移民职业统计图,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角度观察,图中的情况可能(     
   
A.推动当地基层市场经济的发展B.稳固传统小农经济的优势地位
C.导致外来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D.造成乡村社会秩序混乱和内斗
4 . 华工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他们曾对当地和中国作出重要的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康乾时期当时整个中国的人口都在迅速增加,康熙五十年(1711)全国共计人口7780余万,雍正八年(1730)增至8051万余口,至乾隆六十年(1795)则骤增至近3亿口,道光十五年(1835)更突破4亿大关。人口增加速度之快,土地供给出现严重不足,这一突出矛盾使农民走向贫困,原本徘徊在维持线上的家庭生活更加困难,出洋谋生成为东南沿海百姓的重要出路。这些中国人在国外或经商,或从事农业、手工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赵昌《华工出国与近代中国历史场域的拓展》

材料二   在诸多新因素的影响下,19世纪中叶后,华工出国出现了一个高潮。1807年和1838年,英国先后宣布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但是美洲各殖民地的劳动力供应却因此更加紧张了。美洲白人殖民者从东南亚热带种植园的实验中得到证实:契约华工是他们最理想的对象。所以不惜跑到遥远的东方,争相掠贩,用以接替得到解放的黑奴。1848年和1851年,美国和澳大利亚先后发现金矿,几十万华工被掠往新、旧“金山”。太平天国失败前后,闽、粤劳动人民在清统治者疯狂镇压下,大批逃往香港、澳门,出洋避祸。西方侵略者明目张胆在我国口岸竞相掳掠华工,正是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明显标志。

——摘编自陈瀚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

材料三   如果我们把华工援战计划视为中国参战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其结果仍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战期间,如此众多的普通中国人与西方社会亲密接触,这在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当华工回国后,他们给国内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以及变革的理想。随着大战的结束,留欧华工纷纷返回国内,他们的眼界已经扩大了许多。其结果是,华工愿意在创建世界新秩序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方面做出他们的贡献。……著名的五四运动史研究专家周策纵指出,在“五四”时期,那些归国华工在欧洲的经历使他们在上海工会的组织化以及罢工活动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康乾时期出现的“突出矛盾”及其后果,并从赋税制度改革的角度,简析该时期这一“突出矛盾”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中叶后“华工出国出现了一个高潮”的“新因素”,并概述华人为美国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大战”的名称,并简析“华工援战计划”对当时中国的“重要意义”。
2023-04-14更新 | 470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云南、黑龙江、吉林、安徽、山西五省通用)-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36年,法国学者开始将南部美洲称为“具有拉丁文化特征的美洲”。1856年,面对着美国的南扩,哥伦比亚学者发表《两个美洲》的长诗,吟道:“拉丁美洲人哟/面对着撒克逊人”,“拉丁美洲”的概念从此在南部美洲迅速传播开来。这一概念的传播(     
A.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战争B.强化了拉美人民的区域认同
C.源于南北美洲文化传统的差异D.反映列强争夺拉美日趋激烈
2023-03-26更新 | 1653次组卷 | 27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为“八山一水一分田”,1661—1840年,福建人口增加了近13倍,随之,福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民众生存艰难被迫移居海外求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后,福建安溪一带都有民众参加,运动失败后,参加起义的民众被迫逃往海外。丁日昌在《为秘鲁在澳门、厦门等地拐骗华工出洋致总署函》中说:“此等承工华民,皆因兵燹之后,一时失业,受其引诱,其甘心愿往者,固无一二也。”尤其是十九世纪初期奴隶贸易废止后,华工成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劳动力来源。1866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准予华人出洋承工,华工出国开始合法化。晚清福建华工出洋后主要流向东南亚地区,此外,部分华工流向美洲和马达加斯加等位于非洲的英法殖民地。华工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

       ——摘编自《晚清福建华工出国探析》等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欧洲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摧毁了欧洲的传统经济,导致剩余劳动力向海外迁徙。由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无法解决,欧洲国家开始发生周期性危机,社会极不稳定,至三四十年代,革命运动遍布欧洲。在政府高压政策下运动先后失败,许多工人感到失望,纷纷移民美国。西欧各国渐渐意识到人口外流可以减轻国内的人口负担,达到医治贫困的目的,逐渐取消了限制移民的法令。德意志于1848年革命后,废除限制移民的规章,简化移民出国手续,以此达到疏散革命力量的目的。而同时期的美国工业化迅猛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据1871—1892年的统计,美国来自欧洲的移民中,有23%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如电话发明家贝尔就是1871年来到美国的苏格兰移民。英国纺织厂的熟练技师塞缪尔·斯莱特1789年移民美国后建立了一系列棉纺织企业,被称为美国的“阿克莱特”。

       ——摘编自《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福建华工出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福建华工出国与19世纪西欧赴美移民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人口跨地区迁移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上层阶级的商人和贵族能够轻松地在欧洲大部分地区活动。只有穷人和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之上,并且在外出时需要通行文书。对外护照就是一封王室信件,是授予大贵族、教士和其他王室保护者的一种恩惠。19世纪,对革命的恐惧刺激着护照办事机关的发展。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所导致的恐慌使各国政府努力把护照制度推广到普通百姓。但是,也有一种对国内迁移和国际移民普遍放松控制的趋向。正是在19世纪后期,由于担心劳动力流动引起的后果,政府对跨国界的迁移施加了更进一步的严格控制。

——摘编自夏继果《全球史读本》

材料二   同期亚洲地区也经历了一个相似的过程。在印度,护照制度的扩张已涵盖普通商人和旅行者。这首先是欧洲公司实施垄断的结果,这些欧洲人之间因竞争而互相嫉妒。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谨慎地记下其领地上所有来自外国的欧洲人。唯恐他们创建有竞争力的商业公司。亚洲国家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垄断帝国主义,制定了自己的对策,把外国商人和相关人员限制在特定的地点,并控制本国臣民与他们的关系。1819世纪中国的国家贸易公司一公行(Cohong)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例证。在广州,所有外国人都需得到上家商人的委派。

——摘编自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19世纪欧洲护照制度演变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18~19世纪欧洲、亚洲护照制度演变的不同点。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评护照制度与移民运动的关系。
8 . 据统计,1846-1924年,有4800万欧洲人移民到人口稀少且迅速工业化的地区;1960-2004年,人口稠密且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地区有5600万移民进入欧洲。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A.欧洲经济水平较高B.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C.欧洲政局较为稳定D.欧洲出生率的降低
2021-08-25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规定,缴纳10美元登记费即可领有西部160英亩的土地作为份地,耕种5年后即归其所有。法案大大激发了东部贫民、南部解放黑奴、欧洲新移民西进的热情。截止1875年,西部各州共吸纳人口400多万人,其中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的移民高达100多万。为开垦土地、开发矿山、修筑铁路,许多当地印第安人遭到驱逐、屠杀,被迫迁至荒凉偏僻的保留地

——摘编自田雨《近代美国西进拓荒运动的遗产》

材料三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中央提出西进新疆、安边固疆的号召,要求驻疆部队积极拓荒生产。1950年,进疆部队垦荒5万多公顷,实现粮食大部分自给、食油蔬菜全部自给。1954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此后,全国各地大批复转军人和科技人员西进新疆,加入兵团行列。兵团遵循不与民争利的原则,保护维吾尔族同胞利益,他们向沙漠要良田,在戈壁建新城。1962年,初步建成2000多公里长的边境沿线林业带。1966年,兵团总人口达到148.54万,拥有农牧团场158个。

——摘编自兰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原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西进拓荒”与中国“西进新疆”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西进新疆”的重大意义。
10 . 据统计,在16-20世纪间,6 000多万欧洲移民在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殖民地。1820-1980年间,3 700万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16-19世纪间,奴隶贸易将1 200万非洲人运到了美洲。材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在各大洲间进行大规模流动
B.世界人口流动导致了新的国家的产生
C.国际移民改变了人口迁入地的人种组成
D.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021-03-12更新 | 825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