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1-14世纪是欧洲中世纪盛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场教会、贵族、广大农民广泛参加的拓殖运动。经过长达数百年的拓殖,原本荒芜的森林、沼泽得到大面积开发,粮食产量和人口增加了1倍。农业种植结构日趋多元化,工商业也发展起来,市场不断扩大。 至14世纪,西欧共兴起了2000多座市镇,其中有不少是自治城市。庄园的农奴获得了更多自由,甚至得到解放。农民承担的劳役地租减少,货币地租增加。

——摘编自郑崧《欧洲中世纪盛期拓殖运动的社会经济意义》

材料二:1759年,清军平定新疆。此后,大量八旗兵、绿营兵及其家属屯驻新疆,其人数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王朝。 随之而来的军需问题也愈加突出。 于是,清政府在西北地区实施了以边养边的政策。除设置屯田外,还招徕大量内地民众前往屯垦,政府给移民发放耕牛、种子,并减免其赋税。随着内地移民的大量迁入,屯垦面积不断增加,新疆地区的农业获得长足发展,甚至出现因粮食丰产,粮价只有内地几分之一的现象。随着军需问题的解决,清政府的移民政策也由鼓励转趋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新疆地区的发展。

——摘编自屈小强《试论清代前期的边疆开发》

材料三:从18世纪末开始,美国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西进运动。 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人、商人、淘金客进入西部地区。最初的移民主要从事农业,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和采矿业也发展起来,旧金山等大城市相继崛起。 美国联邦政府给西部的交通提供了大量的补贴和贷款。1825 年,伊利运河开通。到19世纪末,美国先后修建了五条纵贯大陆的铁路,把西部和东部密切地连接起来。

——摘编自成崇德、张世明《清代中国边疆开发与美国西部开发对比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中世纪盛期拓殖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前期西北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古代和近代中西边疆开发的历史经验。
2 . 观察《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移民》图,以下项中,与这一时期的移民概况相符的是(     

①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形成       ②黑奴贸易受限,出国华工大增加     ③大洋洲当地人口出现替代性变化   ④美国移民文化以欧洲文化为主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3-12-1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24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早在明万历十三年,在马尼拉经商的西班牙人曾把其在当地雇用的中国仆役等带到墨西哥。这大概是“苦力贸易”最早的前身。以契约工形式把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贫苦劳动人民拐骗至拉丁美洲当劳工,是随着西方殖民主义东侵在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苦力贸易”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鸦片战争以前,人数不多且非法。(二)从1840年到1874年是高潮时期。其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苦力贸易”合法化后人数暴增,去向以古巴、英属圭亚那和秘鲁等地为主。(三)从1875年到20世纪初,“苦力贸易”禁止后以“自由移民”的幌子进行拐骗,不过人数已锐减。

——摘编自罗荣渠《十九世纪拉丁美洲的华工述略》

材料二   拉丁美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奴隶创造的,其中就包含着广大华工。秘鲁由于有了苦力的劳动,其甘蔗在1875年产量增长35倍以上。张荫桓在其《三洲日记》中记叙:“秘民……遂亦种稻,赖华工为之,岁仅一获,米却不恶。”直至今日秘鲁水稻的单产量仍居拉丁美洲首位。由于“苦力贸易”比非洲“黑奴贸易”有过之无不及,华工们反殖民奴役的斗争同拉美各国被压迫人民反对殖民压迫的斗争紧密结合。拉丁美洲各地的华工在解除契约以后,很多人成为独立的劳动者,他们勤奋、简朴的作风给当地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西方新老殖民者和种族主义者却极力抹杀这一事实,给华人苦力贴上“黄祸”和“民族灾难”的标签。

——摘编自张铠《十九世纪华工与华人对拉丁美洲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丁美洲华工“苦力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拉丁美洲华工“苦力贸易”的影响。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世纪拉丁美洲华工“苦力贸易”的认识。
2023-12-13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代起,直到1314世纪,可以概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在美索不达米亚东西两面都有来自北方的印欧人部落向南冲击。这一时期开始,在古代亚欧大陆整个农耕世界,都经历了由北方来的以战车为武装的各个部族的入侵,这是游牧世界向农耕世界第一次冲击浪潮。公元7世纪,还有从亚洲西南角冲入农耕世界的属于闪族的游牧部族,这就是也精于骑兵作战的阿拉伯人。在出击后的一个多世纪,阿拉伯人占有了欧亚大陆包括北非农耕世界将近一半的地区,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二次大冲击随之结束。到了13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材料二   对于印第安人来说美洲不是新大陆,4万年前就有了他们生活的足迹。在被欧洲“发现”前,占美洲原住民绝大多数的印第安人大约有4000万人,其中在拉丁美洲约2500万人。欧洲人和非洲人陆续来到美洲,到17世纪中叶拉美的印第安人为950万人……1935年,南、中、北美洲的白人移民分别为4090万人、690万人、12430万人,而黑人移民则分别为1870万人、840万人和1240万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二次大冲击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洲人口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对美洲文化产生的影响。
2023-12-1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5 . 如图为“近200年美国移民数量与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近200年间北欧和西欧移民始终是美国移民的主要来源
B.世界大战和经济“滞胀”危机使美国移民数量跌至波谷
C.二战后美国移民结构伴随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而改变
D.世界各地移民的到来使美国形成了趋于一体的移民文化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大约5000万欧洲人移民到了西半球。这次移民浪潮造成了美洲人口的激增。后来这些移民中仅有三分之一返回家乡,绝大多数都留在了西半球,他们和他们的后代把美洲改造成为欧洲化的国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综合国力远超欧洲B.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威胁
C.西半球的自然资源丰富D.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全球扩展
2023-12-05更新 | 49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美国工业化发展需要劳动力和技术、资金的支持。这段时期来自欧洲的移民补充了工业化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尤其是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的“淘金热”,吸引一大批移民前去淘金。华人也趁这个时机大批移民到美国,不但为美国创造了财富,而且在开发美国西部加州地区做出巨大贡献。美国内战爆发后,大量青壮年应征入伍,以及内战造成外来移民数量的下降,导致美国的工矿部门劳动力的短缺。

——摘编自朱维维《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人口主要由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向欧美、大洋洲发达地区迁移。据统计,1960年共有325万人从发展中地区向发达地区移居,1974年已激增至947.5万。以美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前的移民,82%来自欧洲,20世纪90年代后以拉丁美洲和亚洲为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新移民潮促进了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显现,各国劳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被组织到一个统一的世界劳动力市场中,因此某国劳动力一旦出现短缺,很快便会吸引大批劳动力进入。随着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不同的劳动力满足着不同的市场需求,由此构建了多样性的移民主体。

——摘编自解韬《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批的军人就地复员。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后,很多农民就到城市做了工人。当时北方建了很多大规模的棉纺厂,很多农民、女工就进了城做了工人,还有很多人支援东北重工业,所以也有大批的流动。……北京成为首都以后,文化名人、服务业都到北京去了。

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小城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1990年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

——摘编自殷江滨、李郇《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移民美国的特点与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口流动的变化。
2023-12-03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昭陵实验学校等多校联考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公元500年以来的世界史作了如是概括,其中“东”指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西”指以西欧等为代表的西方。

第一阶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东强西弱,东富西穷,东稳西乱,东进西滞,东学西传。

第二阶段(1500年至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西升东降,东强西弱,东富西追。

第三阶段(19世纪初至1945年):西强东弱,西富东穷,西扩东衰,西学东渐,以西塑东,东西彻底逆转、易位。西方取代东方成为历史主流。

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东升西降,东西相持,多极平衡。

——据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历史年表。[要求:年表时段或时间表述符合材料意涵,史实准确,作答要素应包含阶段、时间(时段)、支撑史实、简要说明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口变化情况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编自葛剑雄等《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   19世纪50-60年代英国移民数量是17-18世纪移民数量的总和。据统计从1815到1930年,有1140多万人从英国移出。这些移民主要迁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方,其中大部分去了美国。19世纪上半叶殖民署为移民提供资金、信息,组织他们向外迁移。19世纪后半叶官方的资助仍在进行,但非官方机构表现得更为积极,包括各地工会组织、慈善机构等等。工会资助的移民大部分去了美国,他们大多有一技之长。英国移民的迁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地区的人口和民族构成,对这些地区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镡娴娴《I9世纪英国人口对外迁移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人口外迁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
2023-11-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教科书特别是地理学教科书,曾是文明等级论的主要载体,就目前资料来看,最晚到19世纪初,文明等级论在英美等国已经进入中学地理学教科书。

分类种族
蒙昧人美洲印第安人、黑人
野蛮人阿拉伯人、马来人
半文明民族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波斯人、土耳其人
文明或开化民族欧洲人及其后裔,尤其是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

——据1838年【美】莫尔斯父子合编(新体地理学)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以“文明、野蛮”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1-26更新 | 11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普通高中跨市联合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