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亚历山大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由此可见(       
A.亚历山大东征给埃及人民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B.战争和征服客观上也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C.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D.经济发展促使战争的出现,战争同时也推动经济发展
2023-07-17更新 | 61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民族与世界,个体与整体,在对立与统一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城开辟了中西交通之路。汉代政府在河西设驿站,保护丝路上的使者、商贾。汉朝派赴中亚的各国使节、追逐厚利的冒险商人以及西行者相望于道。中国的丝绸、漆器和铁器运往中亚。大宛的葡萄、乌孙的黄瓜、奄蔡的貂皮,以及异城的杂技、胭脂、音乐绘画艺术和风土人情也传入中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汉灵帝时兴起“胡化”浪潮,“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筷、胡笛、胡舞,京都贵威皆竟为之。”总之,汉代形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摘编自韩养民《汉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中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汉代出现中外文化交流高潮的原因。

材料二:拉美文化的基本结构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而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无可否定,虽然在殖民地时期许多西欧殖民者及其后裔在美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活,并同其他种族居民杂居在一起,从而很快地具有了不同于欧洲本土居民的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在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方面仍同欧洲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仍保持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宗教的角度,指出拉丁美洲“西欧文化”的内容,并分析拉美文化形成“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结构”的历史原因。
(3)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示意图。

_________   ②成吉思汗   _________   _________   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4)为上图的历史现象,选择对应的文化影响。(填涂字母)
(      )
(      )
(      )
(      )
⑤( B )
A.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形成“希腊化世界”。
B.独立后的印度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采取政教分离政策。
C.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D.欧洲人、黑人、印第安人等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多元文化特征。
E.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发生变化,东西方交流更为畅通。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跟上现代化的趋势,在印度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5)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2023-07-1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出土于阿富汗的饰板。饰板图案描绘的是,头戴花冠的希腊自然女神西布莉,而在她身旁,希腊胜利女神尼姬手执长棍和缰绳,背后生出双翼。而两位女神所乘坐巨轮高栏的狮子战车,又是波斯的样式。再加上六层阶梯砌成的祭台,明显具有叙利亚和伊朗地区的元素。这体现了(       
   
A.多元文化的交融B.波斯帝国的兴盛
C.丝绸之路的畅通D.希腊疆域的扩大
2023-07-16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并最终建立亚历山大帝国。下列关于亚历山大帝国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B.最早实行行省制并推动希腊文化传播
C.基督教产生并最终被作为帝国的国教
D.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度实行君主专制
2023-07-16更新 | 11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亚历山大远征时期,积极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性通婚,他带头迎娶了东方女子罗克珊娜,并在苏萨举行了马其顿士兵与东方女性的大型婚礼。由此可知亚历山大远征(     
A.完成了政治统一B.推动了经济发展
C.促进了文化交流D.实现了社会转型
2023-07-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阿拉伯人奔波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也带来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由此可见(     
A.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人对外国文化有很大的学习热情
C.阿拉伯人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河
D.阿拉伯人重视对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创新
2023-07-13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这主要反映出(     
A.不同区域之间文明的交融
B.亚历山大帝国被东方文明征服
C.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开放性
D.区域间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2023-07-13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3世纪堪称是游牧民族最辉煌的时期,它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几乎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它”是指(     
A.亚历山大远征B.蒙古西征
C.拿破仑战争D.匈奴大迁徙
2023-07-13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埃及埃德夫发现的公元前二世纪后期当地家族墓地主人都有两块墓碑:一块用象形文字按照埃及墓志传统镌刻着纪念墓主人的祷文套语和墓主人的自传;另-块写的是希腊哀歌体墓志铭。两种墓志铭内容各自独立,并非对译。这意味着(     
A.埃及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B.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
C.征服并未消除文化的隔阂D.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10 . 在中亚兴都库什山两侧发现了相当多的艺术遗物,下图是巴克特里亚(古希腊殖民者建立的希腊化奴隶制国家:今帕米尔以西的阿富汗一带)国王德米特里乌斯时期的钱币(约公元前19一前160年),图中币文为“德米特里乌斯国王”,他戴着大象头饰,象征着他在印度地区的胜利。材料反映了(     
   
A.巴克特里亚时期艺术成就高B.希腊化政治统治在中亚得以拓展
C.巴克特里亚王国经济的繁荣D.印度遭受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入侵
2023-07-12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