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500年后,旧大陆兴起的四大文明生活方式大致势均力敌,各个文明内部的发展和变化从未停止,其所占据的土地面积都倾向于扩大。当然,这增加了每个文明中心地区的范围和种类,减少了文明地区之间的隔绝,从欧亚大陆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联系越来越频繁。这使得一种文化能够借鉴或适应其他文明的因素,这种跨文化借鉴的确是每个独立文明创新的主要刺激因素。

但是,世界四大文明之间的均势状态的确经历一系列震荡。首先希腊文明、其次印度文明在发源地之外得到广泛传播。但是正如中国和日本的印度化,中东地区的希腊化最终被证明是表面的、暂时的现象。接着,伊斯兰教兴起,并成功地首先向整个古代中东、北非和西班牙(6321000年),然后向印度、东欧、中亚(10001453年)扩张,印度教的印度最终(1565年)丧失了政治独立。因此,穆斯林统治者与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主要来自印度低级种姓)联合起来,限制和压迫印度教徒的世界平衡格局第三次遭到威胁。

——据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以“文明的碰撞”为话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03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南开大学扬巨平教授在《希腊化文化信息在中国的回响(至公元七世纪)》一文中,利用中国古代典籍以及传入中国的犍陀罗艺术、钱币等文化载体,分析了希腊化文化与古代中国之间的互动交流关系,特别强调了亚历山大东征及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和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在其中所发挥的先导和奠基作用。

——摘编自杨巨平《古代文明的碰撞、交流与比较》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古代文明的相互交融”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两幅地图,结合相关史实,以“战争与文化”为主题,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08-26更新 | 19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前,规模最为宏大的文明交流之路,就是亚欧大陆(包括非洲东部地区)之间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这个历史大舞台上,文明交流由东向西、自西徂东,是双向互动的。

从早期中西交往而论

①战争的动力作用不可无视。

②出于政治、外交(包含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交往)的需要。

③经济与财政需求。

④从根本上说,中国巨大的经济实力是丝绸之路发展繁荣的重要前提。

⑤科技对于丝路交往的重大促进作用。

⑥宗教热情和知识追求。

毫无疑问,有关丝绸之路上的各种活动,不同的利益诉求共同促进了丝路的繁荣与发展。

——摘编自张国刚《传统丝绸之路的动力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要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8-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同志从多个角度对战争的内涵进行定义,从政治角度而言,他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从经济角度而言,他指出:“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

——摘编自胡秀勤、陈金龙《毛泽东与孙中山战争观之比较》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文化的角度对战争内涵进行定义,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正确且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07-25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交往史上,无论是和平的外交,还是暴力的战争,也就是说,无论人们采取怎样的交往方式和途径,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物质利益。因此,外交和战争将直接导致物品在各国、各地区间的流通,从而达到了物质交往的目的。与物质交往相对的就是精神或文化交往,精神交往主要包括宗教、文字、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文化形态的交往。

——摘编自郭丹彤《埃及与东地中海世界的交往》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7-08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与人类文明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共振起伏、互动互进、休戚相关的。从方式与途径的视角而言,文化交流与传播既有牧歌式的和平交往,如人群迁徙、商业往来等;也有暴力性的碰撞冲突,如刀光剑影的战争往往使人类文化面临断裂、毁坏等危机,同时这种暴力冲实在客观上也为不同文化碰撞和调适提供了历史契机。

——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提取有关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的欧洲形势图”。


   

——据(芬)马里奥·T·努尔米宁《欧洲地图里的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19年的一则评论认为:印度士兵与他们的欧洲兄弟一起在三大洲浴血奋战;印度还用很多方式,在通向胜利的战斗中作出价值的贡献。在这种环境下,印度人怎能不像英国及法国人一样感觉到,要取得快捷、健全的进步,必须要改进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及措施呢?他们自然会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知识上、社会上及政治上,都变得像其他国家的人一样,或者成为那些人也愿意成为的那样。这种觉醒传遍整个大地,加快了民族意识的发展。

——摘引自(英)乌曼·高芬德·凯乐《印度参战后的财政危机》

材料三文化的横向流动,在很多情况下,往往伴随着无情的暴力及血雨腥风。激斗的战场上虽说顾不上文化的影响,但慕力的势头一旦平息后,文化的萌芽就会在那尸骨遍地、枪炮零碎的土地上静静地发育起来。屈辱以及被征服时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理所当然使人们产生一种渴求了解“先进文明”的愿望;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那我们就不能改变自己和命运,不能知道今后还将发生什么。于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整个落后的文化地区,就会形成一个典型的“文化法地”,处于“文化高地”上的较先进的文化,就会自然地流入到这块缺少“文化”的落后地区。这时,特定地区虽然接受了许多外来的先进文化因素,但却不一定改变其外在的文化形式,这就是斯宾格勒的所谓“历史伪形”。征服,作为一种基力形式,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一种促进文化流动的作用。

——摘引自杨善民、韩锋《文化哲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欧洲的政治局势,并简述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围绕战争与文化相关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的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四次寒冷期。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公元1200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一场“大雨雪”导致“泥途尽冰,都民寒饿,死者甚众”。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从当年九月降至次年二月方止;洞庭湖变成“冰陆”,车马通行。

材料二 



请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气候与历史”这一主题,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5-25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选择考预测风向卷(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公元前275年左右的希腊化世界

材料二   

   

                         图2: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


提取材料中的一则历史信息,并围绕这一信息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