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视为应该被征服的对象。第一批踏上北美大陆的欧洲殖民者“携带了一大堆关于荒野的成见”。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精英人士逐渐对美国壮美的荒野景观另眼相看,如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美国)独特的、幸运的地理环境”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在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阅读、欣赏、谈论与荒野相关的文学作品、画作、诗歌、艺术等,或是亲往游览、体验美国的荒野景观,"到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荒野已被当作美国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础"。美国知识精英对荒野景观精神文化价值的塑造,从根本上确立了通过建立国家公园来保护荒野景观的内在精神理据。

——摘编自高科《荒野观念的转变与美国国家公园的起源》

材料二   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29年江苏农矿厅提出的"筹建太湖国立公园"计划。1930年,该计划由设计委员会的陈植先生等起草的《国立太湖公园计划书》公开发表。计划书指出"其面积在数万亩、数十万亩或数百万亩,其形成因子繁多,不仅限于森林,而足供盛夏之避暑,隆冬之滑冰,及元祖、田猎并学术上之种种"。计划书还强调"一为风景之保存,一为风景之启发(以资国民之教化上及学术上之臂助),二者缺一,国立公园之本义遂失"。该计划书还率先提出国家与地方"合作办理"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经营模式。此后由于经费等问题,太湖国立公园“从缓建设”。

——摘编自周向频、王妍《中国近代"国家公园"思想研究》一

材料三   中国现存荒野总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的荒野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如城市和农业用地扩张、机动车道路与水库大坝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不当的旅游活动等。与此同时,中国荒野保护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观念;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成为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摘编自杨锐、曹越《以国家公园为契机,推动中国荒野保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北美)人对荒野认知的变化,并说明近代美国通过国家公园保护荒野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美两国“国家公园”思想的共通之处,并简评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家公园建设。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现代国家公园建设的历史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开凿甚早,初以丝绸、瓷器为主打产品。唐朝陆羽首创“煎茶法”,改变唐初落后的饮荼习俗,形成了“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的兴盛局面,并培育了大唐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饮茶之风。回鹘居于丝绸之路之上,其盛产马匹;饮茶之风兴起后,“回鹘入贡,以马易茶”,由此开启与唐朝的茶马互市。唐朝在边关设有专区用以双方交易,唐中后期,多次与回鹘进行以茶易马的交易,交易的马数量达万匹。回鹘扮演了中外贸易间的中转角色,茶叶沿丝绸之路由回鹘传到波斯并辗转传入阿拉伯各国乃至罗马。据文献记载,唐代茶叶是“浮梁、歙州,万国来求”。

——摘编自丁文《中国古代茶叶经济与丝绸之路》

材料二   自宋代开始,茶叶依靠陆上丝绸之赂销往西亚和西非等地,依靠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南洋和日本等地;明清时期,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欧洲和北美等地。中国荼和茶文化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外交活动中多次提到中国茶文化,他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部署,有利于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对接。传播和弘扬中国茶文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正处于大好时机,2017年,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茶文化是绿色文化的代表,传播和弘扬中国茶文化对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意义重大。

——摘编自张云婷《传播中国茶文化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材料三   202211月,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丝绸茶叶陶瓷萃,商贾僧人行旅偕”的丝绸之路,到“崎岖道仄鸟难飞,得得寻芳上翠微”的茶马古道,再到全球化的今天,申遗成功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荼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还助力茶产业扬帆出海,架起一座座经贸合作的桥梁。

——摘编自柯颖《“中国茶”申遗成功:让优秀传统文化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茶”申遗成功的有利条件。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路发展演变与文化交流传承的内在联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闽台地区的百姓将护境保民、代天巡狩的历史上某位英雄或偶像称为“王爷”。由王爷崇拜发展起来的重要民俗活动“送王船”(图2),它包括一套完整的从迎王、造王船到王船化吉的仪式,借以匡扶正义、赏善罚恶,是闽南人热爱海洋、依赖海洋的生活传统和海洋带来的生死考验之间寻求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重要方式。历史上,随着闽南人的外迁、漂流,“送王船”流传到中国的台湾和东南亚等地,并在当地传承至今。202012月,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其相关实践”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孙秀锦《送王船》等



“送船王”场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送王船”这一民俗的积极作用。
4 .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项焚毁,玫瑰花窗也被破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重新开放。同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这说明世界遗产保护(     
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B.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D.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022-12-11更新 | 951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黎明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四)历史试题
5 .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一直以冶金术、文字和城市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2018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则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据此可知,这一方案(     
A.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B.证明了中华文明领先世界
C.丰富了世界文明起源理论D.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022-10-29更新 | 325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2012年6月,元上都遗址(含古城、防洪渠、墓葬群等)因整体格局清晰、保存较为完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无人机拍摄的元上都遗址宫殿区俯视图。据此可知,元上都的兴建(     
A.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的协调B.受到了传统华夏文化的影响
C.旨在纾解大都的非首都职能D.有效加强了北部边境的国防
2022-10-21更新 | 634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北魏墓葬文物图



参照人物服饰,按照时序排列上述三幅北魏墓葬文物图片,说明理由并阐述其史料价值。
8 . 如表所示为2002年至2006年中国颁布的有关文化遗产管理的法规(部分)。这反映了中国(     
法律法规名称发布单位颁布年份
《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文化部、国家文物局2002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文化部2006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2006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咨询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2006
A.传承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B.完善了对世界遗产的认识
C.注重世界遗产资源的开发D.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2022-09-07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两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带从城南扩展至沿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代之以开敞的集市。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阊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

材料二   建国后,大运河江浙段的沿岸地区形成了带状形态工业区,大号污水直排运河。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和码头不再是古运河发挥作用的象征,河边的历也建销和生态绿化逐渐成为发展主角。2019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大运河沿线发展谋篇布局。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等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大运河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运河沿岸区域服务功能的变化。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时代价值。
2022-08-29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苏州的古典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据此可知,苏州园林属于(     
A.文化遗产B.自然遗产C.双重遗产D.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