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D.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
2024-05-25更新 | 229次组卷 | 29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南方戏剧蓬勃发展,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十分活跃。戏曲表演遍及城乡。其中徽州府的戏曲尤为繁荣,观戏听曲成为徽州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潘之恒是当时影响很大的戏曲评论家,他成长于酷爱戏曲的徽州商贾世家,成年后长期活动于南京、苏州和扬州一带,与汤显祖、李贽等人颇有交往,曾在南京“顾氏馆”主持和参与戏曲演出百余场。

——摘编自韩结根《明代的新安商人与戏剧》

材料二清末,有人说:“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教师也。”还有人说:“曲本者……国之兴衰之根源也。”

——摘编自郑传寅等《中国戏曲史》

材料三1942年10月10日,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泽东为之题词“推陈出新”。这一时期新编了《逼上梁山》《屈原》等历史剧,朔造被逼上反叛之路的农民起义英雄和爱国志士的形象,改变了旧戏舞台上主要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治的局面;编演了《松花江上》《救子参军》《难民出曲》等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号召人民群众投奔解放区,抗日救国。

——摘编自郑传寅等《中国戏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中后期南方戏曲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时人对戏曲社会功能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延安时期戏曲创作的特点。
3 . 截至2022年6月11日,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数达到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1985~2021年,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年均旅游收入超140亿。这反映了现代中国(     
A.文物保护立法得到了落实B.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
C.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突出D.文化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
2022-08-25更新 | 446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