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长城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符号之一,是汇聚民族特色的线性文化遗存,是中国古代政治实体和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产物,它见证了无数的治乱兴衰,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和共同精神。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一些诸侯国在部分战略要地修筑长城。为了防御北方草原强悍的游牧部落袭扰中原,位于北部的燕、赵、秦等国于要冲之地高筑城墙。
秦朝《史记.蒙恬列传》目:“泰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连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表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透蛇而北。展师于外十余年。
汉朝西汉在西域构筑锋链亭障的重要目的在于开辟与西方交往的通道,“以通西北国”。所谓“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梁犁皆有田卒教百人,置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明朝元朝灭亡后,蒙古瓦刺部落逐渐强大,1449年土木堡之战中,御驾亲征的明英宗甚至被瓦刺军队生俘。16世纪中叶后,东北女真部落又在努尔哈赤领导下逐渐兴起,不断威胁明朝的辽东和京津地区。因此,明代再次重修长城,并终其一代,从未停辑。
清朝清朝统治者宣称“满蒙一体”,大力发展满蒙联姻关系,使其成为清朝统治的得力柱石。康熙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各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近现代驻守喜峰口的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与敌人浴血奋战,使喜峰口失而复得。在古北口、冷口、怀柔等地的中国军队,长城内外广大民众,也积极地参加了抗击日军的战斗。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编自牛海鹏《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长城的作用和意义》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观点,并用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4-04-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派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西走廊,设置敦煌郡,并在郡城西面设置玉门关和阳关,扼守河西的大门。魏晋时期,中原战乱,不少大族和士人迁居河西地区,带来先进农耕工具和技术,推动敦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公元366年,僧人乐尊在敦煌城东南鸣沙山崖壁上开凿了莫高窟第一所佛窟。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等经敦煌西行取经,莫高窟作为西行者祈求道途平安的处所香火不断,日渐兴盛。隋唐时期的敦煌,呈现出国际大都市的风貌,汇聚不同的宗教、文化、艺术,招徕不同血统的民众在此定居。在统治阶级崇佛浪潮推动下掀起兴建石窟的高潮,一些大家族也争先开凿“家窟”。到武则天时期,莫高窟已经有一千多所窟龛,汇集了众多精美壁画、造像,成为佛教艺术的宝库。

——摘编整理自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

材料二   19世纪末,一大批西方探险家来到中国。1907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深入河西走廊,在敦煌莫高窟利用王道士的无知,廉价骗购藏经洞出土敦煌写本二十四箱、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这些藏品现分藏在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等机构,藏品由各科专家编目、研究,发表大量的研究成果。斯坦因撰写五卷的考古报告《西域考古记》,还编著有《千佛洞:中国西部边境敦煌石窟寺所获之古代佛教绘画》一书。由于他在探险中有着惊人的发现,并获取大量的珍贵资料,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勋号。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以白银五百两,获取写本、印本、文书、绢画等六千卷,并首次系统拍摄莫高窟照片数百张。由于伯希和通晓汉文,他获取了藏经洞中学术价值最高的经卷写本和绢本、纸本绘画,目前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

——摘编整理自《敦煌藏经洞·传奇继续》

材料三   国际博物馆界公认必须严厉阻止非法贩卖考古文物、艺术品及民族工艺品,但是我们应该以不同的感受及不同的价值来看待那些在早期获得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特点的作品。长期以来,无论是通过购买还是通过捐赠等形式获得的文物已经成为保存它们的博物馆的一部分,并已延伸成为它们所在国家的遗产的一部分……呼吁归还多年来一直由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已经成为博物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虽需针对个案具体分析,但我们应该承认,博物馆不只为某一个国家的公民服务,还为每一个国家的公民服务。

——欧美18家博物馆联合签署《关于普世性博物馆的价值及重要性的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敦煌莫高窟成为文化艺术宝库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斯坦因等西方探险家的活动。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宣言的看法。
2024-03-24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瓷器,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德化白瓷兴于唐宋,盛于元明,名于当下,以白见长,最负盛名。德化白瓷器造型美观,温润如脂,洁白如玉,外销到欧洲,深受欢迎,被统称为“中国白”,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载体,并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饮誉世界。

2023年8月26日起,“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物活化利用的角度阐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记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多样,绵延不断的文化传承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第一种“内化于心”是指通过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书五经、古典诗词等中国传统国学经典
第二种“美化于艺”是指通过艺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其内容主要包括戏曲、绘画、书法、玉器、园林等中国传统艺术
第三种“外化于行”是指通过生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范式,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医、传统节日和风俗等中国传统生活习俗

——摘编自张新科《传承传统文化三大途径》

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任一途径提出自己的看法(赞同、反对材料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3-08-12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该条约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截至2021年,中国已有56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名录,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部分)

名称

地点

列入时间

名称

地点

列入时间

明清敌宫

北京

1987年

曲阜三孔

山东

1994年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陕西

1987年

平遥古城

山西

1997年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北京

1987年

颐和园

北京

1998年

长城

15省市

1987年

皖南古村落

安徽

2000年

布达拉宫

西藏

1994年

青城山—都江堰

四川

2000年

——根据国家文物局网站相关材料整理


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上表(或其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任意选取其中两处并分别论证其历史文化价值。(要求:角度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合理。)
2023-06-19更新 | 175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4届高三7月摸底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视为应该被征服的对象。第一批踏上北美大陆的欧洲殖民者“携带了一大堆关于荒野的成见”。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精英人士逐渐对美国壮美的荒野景观另眼相看,如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美国)独特的、幸运的地理环境”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在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阅读、欣赏、谈论与荒野相关的文学作品、画作、诗歌、艺术等,或是亲往游览、体验美国的荒野景观,"到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荒野已被当作美国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础"。美国知识精英对荒野景观精神文化价值的塑造,从根本上确立了通过建立国家公园来保护荒野景观的内在精神理据。

——摘编自高科《荒野观念的转变与美国国家公园的起源》

材料二   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29年江苏农矿厅提出的"筹建太湖国立公园"计划。1930年,该计划由设计委员会的陈植先生等起草的《国立太湖公园计划书》公开发表。计划书指出"其面积在数万亩、数十万亩或数百万亩,其形成因子繁多,不仅限于森林,而足供盛夏之避暑,隆冬之滑冰,及元祖、田猎并学术上之种种"。计划书还强调"一为风景之保存,一为风景之启发(以资国民之教化上及学术上之臂助),二者缺一,国立公园之本义遂失"。该计划书还率先提出国家与地方"合作办理"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经营模式。此后由于经费等问题,太湖国立公园“从缓建设”。

——摘编自周向频、王妍《中国近代"国家公园"思想研究》一

材料三   中国现存荒野总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的荒野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如城市和农业用地扩张、机动车道路与水库大坝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不当的旅游活动等。与此同时,中国荒野保护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观念;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成为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摘编自杨锐、曹越《以国家公园为契机,推动中国荒野保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北美)人对荒野认知的变化,并说明近代美国通过国家公园保护荒野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美两国“国家公园”思想的共通之处,并简评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家公园建设。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现代国家公园建设的历史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泉州古称“刺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的泉州被称为世界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据元代《岛夷志略》记载,当时与泉州有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99个,是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之地。20217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注:①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福建市舶司于泉州。②万寿塔是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③清净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据陈高华、吴泰《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的泉州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的原因,并简述材料中的历史遗迹在泉州申遗工作中的价值。
2022-08-10更新 | 117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