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武王追怀古代的圣王,就嘉奖分封神农的后待于焦,封黄帝的后代于祝……在这之后封功臣谋士,封太公于营丘,封其弟周公旦于曲阜,国号为鲁。”材料表明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     
①先帝之后②功臣③同姓亲族④外邦之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3-01-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我国最早的县制,设置于
A.春秋时期B.战国魏国C.战国秦国D.秦统一前
2021-02-1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
4 .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B.西汉C.宋代D.秦朝
2020-11-16更新 | 165次组卷 | 63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商朝后期,商王“兄终弟及”者占比42%,“父死子继”者占比58%。西周时期改变了这一状况,是因为西周实行了
A.封建制B.井田制C.礼乐制D.嫡长子继承制
6 . 社会变革

材料一   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最后形成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官僚制度。分封制逐渐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成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也以成文法的形式加以公布实行,并不断地完善起来。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表现。

材料二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初)贾谊《过秦论》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2)阅读材料二,指出关于秦始皇评价的不同观点,分析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

材料三   从制度的角度观察,隋唐大一统的基础是南北朝的制度遗产。各项制度的渊源虽然不同,但隋唐王朝的基本态度是予以继承而非否定。除了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之外,三省六部制、州县制、均田制、租调制等,均得到较好的承袭与实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施政精神是对既有制度予以严格实行,而非轻易推行制度改易。

——摘编自李磊《试析南北朝至隋唐历史阶段的连续性》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制度,阐述隋唐时期与南北朝时期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材料四

《元史·百官志》云:“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谈谈你对元朝行省制度的看法。
2023-11-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A)试题
7 . 唐代柳宗元说:“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8 . 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
2024-04-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政治治理

材料一   武王伐商后,实现“封邦建国,以藩屏周”。与之互为表里的的是血缘纽带。这样为礼乐制度诞生提供了平台。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礼制使崛起于关中平原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更是使得西周成为一个强大的东方大国。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时期治国模式、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我们认为清朝前期的中国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也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中国。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实现全国统一的重要时期。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清朝的统一大体是这样情况:首先,八旗子弟先统一了满族地区,即广义的满洲;再次,清军入关,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朝的故土;最后,统一蒙古族地区和蒙古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清前期的中国版图主要是满、蒙、汉三区的统一。

——摘编自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史疆域》


(2)阅读材料二,概括谭其骧的主要观点。依据所学知识,概况清朝前期分别在内地、新疆、西藏三个地区的管理措施。
2020-11-0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育英中学2020-2021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殷商时期,统治者崇拜鬼神,认为鬼神可以主宰世间一切。西周统治者则认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天并不永远保佑某一个王朝的统治,只有怀保小民,才能得到天的佑护。这一变化(     
A.反映了等级秩序崩溃B.体现了治国思想进步
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开启了民主主义先河
2024-03-3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