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周形成了一种等级明确的社会结构,下层必须依赖上层分封的土地生存,而所有阶级都依赖作为土地最终所有者的周天子。西周时期土地不是社会中个人拥有的资本,更不能作为买卖的商品,而是为天子所代表的国家所有。这说明(     
A.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和基础B.井田制与分封制紧密相连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尖锐D.西周时期实行中央集权制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2 . 自启继承禹王位始,王位世袭制下的政治权力交接方式发生改变,即以血缘亲疏为基础,王权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据此可知,王位世袭制
A.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发展B.阻碍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发展
C.与宗法血缘的关系密切D.避免了王位传承中的夺权现象
3 . 《吕氏春秋》曾引用一个寓言故事∶“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未定者,人欲望之也。由未定,充且屈力,而况众人平?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作者讨论的主题是
A.郡县制B.人文精神
C.租佃关系D.嫡长子继承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如表可知,周朝
齐国世系表(部分)

(注:①吕姜尚,字子牙   ②前386年—前384年,田和)
A.通过分封实现了地方长治久安B.诸侯国王位更替沿袭嫡长子继承
C.利用分封宗法来巩固贵族政治D.政治构建秩序在社会转型中嬗变
2022-05-14更新 | 504次组卷 | 5卷引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纲要上-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6 . 西周时期,诸侯国实行“一国三卿”制,“大国(公侯之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伯国)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子、男之国)一卿命于天子,二卿命于其君”。这表明西周时期(     
A.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B.周王注重对地方的控制
C.诸侯国完全模仿中央官制D.官僚政治等级秩序森严
7 . 据载,太公吕尚受封营丘时,“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毗邻)莱。莱人,夷也”,“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由此可知,周初的分封制
A.确立姜齐东方大国的地位B.使周天子实现了高度集权
C.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促进了部族间的逐渐融合
8 . 《诗经》祭祀诗中商人多神化商汤、武丁等祖先,崇尚先王的暴力和武功;而周人塑造的祖先则多是文质彬彬的形象,他们赞颂祖先带领民众在治理田畴、勘察居住点、建筑房屋等方面的贡献。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A.践行儒家民本观念B.执政观念趋向理性
C.尤其重视基层治理D.开始强调以文治国
2021-06-02更新 | 135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战国时期,有人认为:神农治理天下时,不用刑罚和军队就能称王天下。神农死后,人们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因此黄帝制定了关于君臣上下之间的行为准则,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礼仪规范,内用刑罚,外用军队,因而天下大治。这一观点意在(     
A.提倡德主刑辅与王霸兼用B.塑造华夏始祖的文化心理认同
C.强调因时而变和与时俱进D.赞扬黄帝是上古时期有道明君
2023-01-19更新 | 399次组卷 | 7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有“师保”“辅贰”之制。“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式(卿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设“师氏”之官,“掌以诏王”,即“告王以善道”;又设“保氏”之官,“掌谏王恶”。这些举措(     
A.反映出分封制的渐趋瓦解B.说明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利于保障政治的正常运作D.折射出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争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