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司法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授权,即通过审判权的个别授予方式,而不是建立专门的司法官员体系来实现王朝的司法职能。被授权者以王朝代言人的身份处理争端、消除纠纷、团结力量、控制权贵。这一做法(     
A.表明依法治国观念受到推崇B.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国家权力
C.强化了周天子对基层的治理D.促进了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
2 . 有学者认为“该制度下每个中心都以结构复制的方式,将中心的治理模式、文化生态等特性‘粘贴”下来,即部分拥有整体的全部功能。因此,当一个中心被摧毁后,其他中心可以重建系统。”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中央集权制度呈现出稳定性B.郡县与中央的组织结构相同
C.宗法制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D.分封制具有防乱御变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中国早期社会中,号称掌握了天、地、人、神之间沟通能力的巫觋拥有可以支配他人的绝对力量。商后期的王自称“帝”,亲自参与占卜活动;而周王自称“天子”,“承天”而“子民”。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贵族干预政治的现象消失B.神权渐被纳入王权之中
C.国家治理的理性色彩增强D.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列是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这一历程彰显了早期中国(        
距今6000年—5000年“天极宇宙观”是原始宗教的核心。垄断与“天极之神”的沟通,成为构建早期国家的重要依托。
夏商时期“天极宇宙观”发展为“天下政治观”。“天极之神” 演变为“帝”,宇宙观与政治观的结合更加紧密。
西周时期“帝”向道德化之“天”转变,“天下政治观" 的人文化。
A.王权严重依附于神权B.以血缘为纽带构建国家
C.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D.宗教思想的世俗化倾向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通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中国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在此之前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编自叶文宪《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地方行政体制设计安排是否合理,关系到国家的统治权力是否完整,也关系到地方政治是否安定和能否按划一的规程进行正常运转。秦代已形成了一套系统地方管理体制,对以后各代的地方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刘素娜《浅析秦代的地方管理体制》

材料三   唐代科举是一种荐举性质的考试制度。宋初围绕消除荐举因素,对科举考试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细化完善。由多名考官分工负责,考官实行锁院制,考官及考试相关人员亲属实行别试,特别是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和誉录的办法,取消公卷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科举考试变成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纯粹考试制度。

——摘编自卓进、蔡春《论唐宋科举考试性质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政治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系统地方管理体制”。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科举考试规则变化的主要环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考试制度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在上层社会,旧氏族在国内激烈的兼并斗争中不断消失;在民间,主要是众多家长制家族的解体;姓氏制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姓的“别婚姻”作用越来越小,氏无区别贵贱的功能。与以上现象属于同一时代的是(     
A.分封秩序依然能够有效维持
B.人群结构更多地按地区划分组织
C.只有皇族仍然具有世袭特权
D.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已经成为共识
2023-03-03更新 | 26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治制度的变革,同时也伴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动荡,但这种变革往往最能体现历史的演进轨迹。

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趋势

时期政治制度变迁特征概要说明
夏商周贵族政治时代殷商确立了封建制和较完备的宗法制;周朝的分封制与宗法紧密相联,形成了一个政治和血缘相互扭结的分层治理结构
春秋战国官僚制帝国过渡时代礼崩乐坏,宗法政治秩序崩溃。
秦朝汉朝开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时代秦朝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汉代巩固。
三国魏晋南北朝贵族与皇权并行时代官僚门阀化和地方政治豪强化。
隋唐大一统官僚帝制走向成熟的时代隋唐像是一对扣得很紧的锁链。前一个创制,后一个继承,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的制度转变
宋朝政治制度繁杂的时代
矫五代之弊,重视权力的分散和制衡,但矫枉过正,形成了机构庞杂、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的政府体系
以上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趋势示意图,请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图中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良好的国家治理,制度是决定性的。“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这是从历史中得到的启迪。下面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治国思想的演变历程。

朝代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治国思想
王位世袭制君权神授,替天行命(即受天
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内外服制命而王,听命于神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原始民主传统敬天保民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家思想“以法治国”
内外朝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制汉初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
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制﹔唐中期以后“藩镇制度”文武并重,兼容并包
北宋“二府三司”路州县制;设“通判”崇文抑武,守内虚外
中书省行省制;设宣慰司管理边疆事务附会汉法,实施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废宰相;设内阁废除行省,设三司(明初)重典治国
设军机处省府(州)县三级制;督抚制敬天、法祖、勤政、亲贤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朝代,围绕该时期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分析。(要求:明确列出所选朝代,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据卜辞考订,商朝产生了十七世二十九王,由弟继位或堂弟继位现象者为七世十二王,而父子相继现象者为十世十七王。这表明商代
A.政治局势动荡不已B.家族血缘关系不断强化
C.宗法制度已具雏形D.王位继承制度尚未形成
2021-04-23更新 | 646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BEST合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左传》的相关记载。该表体现出当时(     
言论出处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A.王权借助神权统治B.国家治理蕴含理性色彩
C.宗教迷信思想盛行D.以民为本思想成为主流
2022-11-28更新 | 29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A10联盟2023届高三11月段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