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这表明当时
A.分封等级秩序遭到破坏B.宗法体系彻底瓦解
C.传统隶属关系完全消亡D.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2020-08-03更新 | 303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     
A.官员选拔利于国家管理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
C.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官僚政治
2022-11-16更新 | 111次组卷 | 6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殷墟中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为商王祭祀的官吏向上帝和祖先进行占卜而在龟甲和兽骨上留下的卜辞。商王根据卜兆行事,卜兆的吉凶、可否都是由“帝之子”商王做出决定。由此可见,商代占卜
A.强化了专制集权体制B.强化了王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4 . 对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有学者认为:“每一个小宗的宗族内部,其成员只服从自己的直接宗主,而不是再上一层的诸侯国君,更不是周天子。这在事实上法定了小宗臣民可以不理睬大宗君主的命令,最终导致对上级君主集权分散和削弱。”该材料旨在说明
A.早期国家族权与政权结合的特点
B.血缘宗法制下森严的等级结构
C.宗法分封制无法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D.上古宗法政治弱点是难以实现中央集权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

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二   《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

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

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成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

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

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2020-10-16更新 | 171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5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月考历史试卷
7 . 《诗经·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材料主要说明西周
A.将血缘关系和部落关系结合强化王权B.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来维系巩固统治
C.通过分封贵族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D.建立核心制度以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
8 . 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烟亲关系。而周朝所分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男或叔舅。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C.具有浓厚的宗法制色彩D.推动了大一统局面形成
2020-10-20更新 | 106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服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D.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2020-10-13更新 | 77次组卷 | 8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36(后增至41),设县约1000左右。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以此可见,郡县制与周代“封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
A.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B.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C.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2020-08-04更新 | 66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