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周灭商后,先设三监镇抚殷遗民,后改封王室、功臣贵族采邑与周边夷、狄为邻,赋予征讨拓疆之权,各诸侯国封赐卿大夫采邑藩屏公室……至春秋,卿大夫专权,“礼乐征伐自大夫出”。这一变化(     
A.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B.说明宗法血缘衍生官僚政治
C.有利于华夏多元一体的发展D.预示郡县取代采邑成为必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商朝统治者宣扬自己是天神“帝”在人间的代表,要求臣民绝对服从。西周统治者用“天”代替“帝”来表示主宰命运的神灵,并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该时期(     
A.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B.统治思想具备了民本色彩
C.传统天命观逐步走向衰落D.皇帝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
3 . 春秋中叶,南方的楚国灭其北部小国,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由贵族担任,但并不是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后来西方的秦国也推行县制,北方晋国的卿大夫甚至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这说明当时(     
A.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B.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C.民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D.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确立
4 . 西周初年,周成王命周公营建东都洛邑并留守主管东方政务,周公死后该职务由其子继承;成康之际改由周天子直接派遣且不再长期驻守。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     
A.对分封制进行局部调整B.力图稳固王权的尝试
C.实现对东方的直接控制D.王室内部斗争的激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商人认为,政权的获得乃是受命于“天”,祖先神灵和“天”会一直庇佑其统治。周初则赋予“天命”以道德内涵,强调“以德配天”,上天是否庇佑依据是“有德”而非血缘。这一变化表明,周人意在(     
A.实现神权与王权结合B.强化政治的集权色彩
C.适应地方制度的调整D.彰显西周政权正当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商代青铜器的纹样流行饕餮纹和夔纹,比较繁缛、神秘;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纹样流行窃曲纹和重环纹,这些纹样截取龙、蛇等动物的鳞甲,使原来完整的动物被分解和图案化,比较简约、单一,显得整齐、有秩序。这种变化反映了(     
A.神权统治色彩浓厚B.礼乐制度走向瓦解
C.审美观念的世俗化D.人文精神思想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殷商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宗族不仅是一个血缘群体,而且是一个政治群体、军事群体、阶级群体,但地域辐射有限。到西周时,则严格划分大宗、小宗,并在此基础上于广阔的疆域内推行了分封制。这种变化(     
A.促进了西周华夏认同的形成B.使部族国家向地域国家转变
C.弱化了宗族血缘的政治功能D.有利于早期国家疆域的扩展
2023-03-23更新 | 382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字“家”的字义,商代卜辞首先为“氏族宗庙”,也有“氏族(宗族)”之义:西周金文中均为“氏族(宗族)”;春秋时代主要为“氏族(宗族)”,也有“宗庙”之义;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出现“个体家庭”之义。这一演变过程表明(     
A.宗族宗法观念加强B.个体农业经济产生
C.社会组织形式变化D.血缘关系纽带松弛
2023-01-12更新 | 323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王国维认为,夏商“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而西周初期“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B.宗法分封制度的实施
C.敬天保民观念的形成D.礼乐制度的逐渐废弛
2022-11-04更新 | 464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A.朝代的垮塌均发生在气候变暖的高温区间
B.寒冷期北方游牧民族南迁导致战争频繁发生
C.温暖期社会相对稳定,国力远胜于寒冷期
D.气候冷暖变迁对朝代兴衰更迭起决定性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