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 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 13个州,每州设一名刺史,刺史负责对所辖各郡进行监察。后来刺史的权力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州刺史获得军权,成为集军政财监察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权力中心。东汉时州刺史的治所由不定到固定,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依据“山川形便”原则把全国300多个州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道的长官名巡察使,或名处置使,后来则定为观察使。玄宗开元年间,每道有固定治所,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地方行政区划也由州、县两级变为了道、州、县三级制。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1)指出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与君主“独制”的名称,并比较两者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趋势。并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认识。
2 . 如表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由此推知(     
周厉王三十七年
(公元前841年)
周厉王被逐,宣王未立,周、召二公,共和行政,凡十四年,主权不属于一人。
卫献公十八年
(公元前559年)
卫献公出奔,卫人立公孙剽,孙林父、宁殖相之,此虽有君,实权皆在二相。
鲁昭公二十五年
(公元前517年)
鲁昭公出奔,鲁国并未立君,季氏对于国政,决不能一人专断。
A.周朝统治危机初显B.原始民主传统有所遗存
C.华夏认同观念深入D.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2024-02-29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商朝统治者宣扬自己是天神“帝”在人间的代表,要求臣民绝对服从。西周统治者用“天”代替“帝”来表示主宰命运的神灵,并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该时期(     
A.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B.统治思想具备了民本色彩
C.传统天命观逐步走向衰落D.皇帝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
4 . 春秋中叶,南方的楚国灭其北部小国,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由贵族担任,但并不是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后来西方的秦国也推行县制,北方晋国的卿大夫甚至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这说明当时(     
A.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B.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C.民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D.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时期,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父,“父乃同姓重亲之称也”;战国时期,将“父”与“老”“师”等词连缀,如“耆老有高德者,名曰父老”,“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名曰父师”。这一变化折射出
A.儒家伦理的发展B.礼乐制度的延伸
C.宗法关系的扩大D.社会转型的加剧
2022-03-26更新 | 32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商人宣扬其始祖是天神下降,主宰地上的一切人事。周灭商之后提出,为政者惟有敬“德”才能“祈天永命”,由是师保辅政、大臣谏议制度比夏、商有所发展。这一变化
A.推动了原始民主制度的发展B.强化了西周贵族政治统治
C.奠定了儒学形成的社会基础D.使王权摆脱了神权的束缚
7 . 春秋时代在某些国家里已有总领百官的冢宰、太宰或相,他们还是一些卿大夫的世袭官职。到了战国时代,在官吏组织中文武分家,产生了文官的首长相,武官的首长将。这一变化表明
A.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B.官僚制度的雏形出现
C.文武并立制度广泛建立D.皇权专制意识的强化
2020-11-1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时代的作品《诗经·商颂》,提到禹只有简单几句,没说禹还干了其他什么事,治水的“水”仅指黄河。但是在战国成书的《尚书·禹贡》篇中,禹的贡献就大多了,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战国时期考古发掘的成果B.实现统一的政治需要
C.民族文化认同得到了加强D.诸侯王问题得到解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