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体现了中华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1986年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克盉(hé),盖与器口内壁各铸有相同铭文44字铭文解释

王说:“太保,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了纪念此事铸造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1)依据材料一从史料的角度说说“克盉”的价值。

材料二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2)王绾、李斯对秦朝的地方管理分别提出什么主张?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指出,图一至图四分别是我国哪个朝代的中央权力机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权力机构发展演变的规律。
2020-10-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          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在宗法制的等级结构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卿大夫B.士C.诸侯D.天子
2020-10-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先秦祭祀类建筑词汇中,泛指祭祀场所的词汇共有8个,祭祀神灵类建筑词汇共有17个,而祭祀祖先类建筑词汇则多达32个.其中,庙、宗、祖、宗祊、宗祧等均多见于先秦文献中.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宗庙建筑技术精湛B.血缘色彩较为浓厚
C.贵族政治不断衰落D.宗法制度经久不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殷墟中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为商王祭祀的官吏向上帝和祖先进行占卜而在龟甲和兽骨上留下的卜辞。商王根据卜兆行事,卜兆的吉凶、可否都是由“帝之子”商王做出决定。由此可见,商代占卜
A.强化了专制集权体制B.强化了王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费孝通认为,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实际上是把权力按地域分散到了分封贵族们的手中,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分封制下,各层有各层的政权。费孝通旨在强调分封制
A.推动了西周社会转型B.稳定社会秩序,扩大西周统治区域
C.打破了血缘纽带关系D.致使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周“宗法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血缘认同制度,它规定了同一血亲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据此可知,宗法制
A.促进了宗族观念形成B.规范了宗族内部秩序
C.强化了嫡长子的特权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
8 . 有学者称“在西周到秦统一的历史中,具有远大眼光和创造力的政治家有三位,一位是①,确立分封制,建立统一上层政治网络;一位是②,确立霸政联盟,会通贵族文化;一位是③,他在魏国变法,凭借其遗著秦国变法确立了官僚集权制度”。文中①②③应是
A.①周文王②齐桓公③吴起B.①周武王②楚庄王③商鞅
C.①周公②管仲③李悝D.①姜尚②晋文公③孙膑
2020-09-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周代社神为禹,谷神为稷,不仅将周人的祖先神“后稷”定为了国家神,而且让分封的无论是同姓还是异姓诸侯国,都作为共同的“神”进行祭祀。这一做法旨在
A.确立周王共主地位B.建立统一的宗教体系
C.提高文化信仰认同D.强化周政权的合法性
2020-09-18更新 | 372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