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某学生要了解夏朝的历史,他能够了解到的是(  )
A.约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B.夏朝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
C.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被考古学家视为夏文华的重要代表
D.夏朝时期,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周时期的社会伦理关系一般适用于同族和亲戚;春秋时期,社会伦理关系不仅用于宗族和亲成,在血缘人伦外还增添了异邦、异族的“道路之人”。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
A.社会人员可自由流动B.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C.儒家思想影响力扩大D.国家的地域化治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诸侯与商王朝关系,因其产生的途径不同,其关系的亲疏也有差别,像诸子、诸妇、功臣由商王“裂土”分封的诸侯,同王朝关系紧密而不可分割,他们的命运同商朝连在一起。而由方国、原古老氏族部落臣服于商,接受商王的封号这类诸侯,同王朝的关系处于变动之中。王朝力量强大、施政得人心,这类诸侯就服从商王室领导、拥戴王室。相反,则不服从,甚至起兵相攻伐。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2卷

材料二   周初巩固政权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实行分封诸侯。周王将自己的兄弟叔侄、同姓贵族、异姓亲戚、元老功臣和臣服后的异族首领,分封到指定的地方进行统治。通过宗法血缘关系,组成一个以中央王朝为中心的统治网,以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地位。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2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西周的分封制,结合所学,指出从商到西周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2-08-3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4 . 【说一说】

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曾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的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二是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战国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君主专制制度,其中以秦国最为典型。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提取材料中两个关联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2-08-3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5 . 展示

史料1甲骨卜辞: 辛巳卜,贞:呼伐羌方?

材料2:殷衰,诸侯或不至,殷兴,诸侯归之。

——《史记》

材料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4:“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


从中得出商朝时期的统治的哪些信息?
2023-07-22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孔子的七世祖是宋国的正卿宰执,六世祖是宋国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流亡在鲁国的父亲不过是一名以武艺勇力著称的武士;孔子是庶出的孩子,在鲁国仅属于“士”这一介于官民之间的阶层。这从侧面反映了,春秋末期(     
A.世官制仍有一定影响力B.社会秩序发生剧烈变动
C.人才跨国流动日趋频繁D.礼崩乐坏导致学术下移
2022-11-15更新 | 103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7 . 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______
(2)制度:实行______与宗法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和财产分配问题。
(3)“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暴政引发“______”,开始“共和行政”。
(4)灭亡:公元前771年,______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2023-08-2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古代史1-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特征
8 . 齐国孟尝君的势力远远超过国君,楚国国政也掌握于屈姓等贵族之手,而居于西方的秦国即使权极一时如穰侯魏冉者,也因范雎向秦昭王挑拨离间而被逐。据此可知,当时秦国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宗法分封体系完全解体
C.改革较彻底建立集权体制D.士阶层崛起冲击贵族势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灭商后,疆域扩大,已经是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因而,人们心中遂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思想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杨向奎《先秦儒家之一统思想》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土分民”,促进土地私分。其他各诸侯国的变法也类似。商鞅还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荀子则从理论上论证了私分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他还提倡“分田而耕”。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宋代福建兴化县“田耗于秫糯(制酒原料),岁肩入城者,不知其几千万”。仙游县“田耗于蔗糖,岁运入浙淮者,不知其几千万亿”。福州、泉州一带适宜种植粟麦的土地变成了大片的荔枝园,“一家之有,至于万株”。两浙路的苏州太湖洞庭山,“皆以树桑栀甘柚为常产”、“糊口之物,尽仰商贩”。在湖州的山乡,“以蚕桑为岁计……兼工机织”。绍兴二年(1132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

——摘编自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时“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制度因素以及它在该时期思想领域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劳作形成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农业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新现象出现的影响。
10 . 商朝统治区分内外服,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据此,与商朝内外服制度相比,西周分封制的重大发展在于
A.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B.遏制封国间的相互攻伐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建立起有效的官僚体制
2020-10-17更新 | 358次组卷 | 17卷引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训练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