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锡命礼是西周王朝天子册封各国诸侯和中央王官的政治工具。而《国语·周语》记载晋惠公接受天子锡命时“执玉卑,拜不稽首”。周平王和周襄王分别锡命晋文侯和晋文公时,赐物中均没有出现“鈇钺”(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这一物品。这些现象反映出这一时期(     
A.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有机结合B.周王室的政治影响力遭到削弱
C.贵族内部矛盾促进了权力的再分配D.土地制度变革动摇了等级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周时期,周天子在每个诸侯国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大夫。这些上卿大夫世袭罔替,并从国君手里领取世袭采邑。上卿大夫还拥有自己统领的武装,势力很大。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地方治理呈现出民本化特征B.周天子对地方集权统治加强
C.诸侯国君的权力受到了制约D.政权与族权间权力实现分离
3 . 商王室祭祀的祖先神,不但有上甲以降的近祖先公及成汤以下的先王先妣等直系祖先,还有其高祖远公和旧臣神等旁系远祖,他们甚至还将未必有血缘关系的高祖远公“错之庙,立之主”。这些措施表明商王室
A.肃清氏族构建血缘政治B.团结亲族试图加强王权
C.扩大祭祀保证族权至上D.重视直系轻视旁系亲族
4 . 西周建立后,镐京成为西周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西周也在洛邑(今洛阳)营建东部行政和军事中心,而且西周初年的众多封国,特别是姬姓封国大多都安置在东部平原上。西周的这些安排(     
A.保证了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C.强化了对新征服地区的管控D.实现了王室对东部的直接统治
5 . 据《左传》记载,周天子分封诸侯时皆有策命,如封鲁时命以《伯禽》,封卫时命以《康浩》,封晋时命以《唐浩》,这些策命的内容大多是说明封赏的原因、具体的赏赐和对诸侯进行教导与勉励。周天子的策命
A.剥夺了诸侯再次分封的权利B.显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
C.意在明确君臣关系以巩固政权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6 . 如图是根据《逸周书·明堂解》绘制的西周进行祭祀活动时明堂的位置安排图。这反映了(     
   
A.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B.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
C.王权独尊的内外服制D.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字“家”的字义,商代卜辞首先为“氏族宗庙”,也有“氏族(宗族)”之义:西周金文中均为“氏族(宗族)”;春秋时代主要为“氏族(宗族)”,也有“宗庙”之义;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出现“个体家庭”之义。这一演变过程表明(     
A.宗族宗法观念加强B.个体农业经济产生
C.社会组织形式变化D.血缘关系纽带松弛
2023-01-12更新 | 32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8 . “公”在商代仅是商王对旁系亲属的称谓。到了西周,周王更多的将“公”作为一种尊贵称号赐予功臣,以突显他们与王室之间的密切关系。“公”从“亲称”到“尊称”的演变表明,从商代到西周
A.等级秩序遭到侵蚀B.族权意识日渐式微
C.贵族政治趋于完善D.王室权力得以集中
9 . 西周实行摄政制度,即当国君幼小、缺失或不贤、无能之时,贵族集团内部可以虚国君之位,摄政制度(     
A.开创了国家治理新模式B.维护了宗法制度的稳定
C.凸显了分封诸侯的作用D.冲击了王权的至尊地位
2023-08-30更新 | 41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周人灭商以前以丰镐一带为中心,是为“宗周”。周公二次东征后,以洛邑一带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卒营筑,居九鼎焉”,以洛邑为王城,是为“成周”。据此可推知,定鼎洛邑旨在(     
A.不断扩大西周王畿范围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促进南北之间文化交流D.构建天下共主的正统性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