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6 道试题
1 . 元代是由蒙古族在1271年建立的,其结束了我国南北对峙的战乱局面,是一个实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代实行(     
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分封制D.行省制
2 . 关内侯是两汉社会等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身份和社会等级地位较高、规模较大并享有比较丰厚的经济权益。两汉关内侯逐步由贵族爵向官爵转化,由普遍享有食邑向一般不可拥有食邑转化,爵位由可以世袭向大多不可继承转化。这反映出两汉(     
A.官吏的来源日益平民化B.统治阶层内部力量对比变化
C.中枢权力机构职能加强D.地方政治势力受到严密制约
3 . 明初通政司位列九卿之一,能“核准帝命,通情下达”。明朝中后期,重臣权宦常对通政司封入内廷的密疏进行处理。据此可知,明代(     
A.君主专制影响中枢运行机制B.密奏制度遭到破坏
C.通政司的法定职责完全转变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4 . 汉武帝时期,内朝由大将军、尚书令、侍中或尚书令兼领尚书事主持集议;外朝由君主制诏,丞相御史因事遵旨召集廷臣议事。参加廷议的人,依讨论问题性质各有不同,但通常情况下由公卿、列侯、二千石(司隶校尉、三辅长官)、大夫、博士等人参加。汉武帝时期的这一制度设计(     
A.为提高国家统治效能创造了条件B.意在对君主权力进行限制
C.有效提升了政府行政决策的效率D.协调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文(14411526年),明朝大臣。初任工科给事中时便弹劾晋宁伯刘聚及都察院都御史王越、马文升滥杀无辜、妄报军功之罪。不久,韩文出任湖广布政司右参议,当地灾荒,他用自己的职务津贴买米万石赈济;针对当时土族与邻境之间的械斗,他亲自去土族境内以理劝谕因争地相仇杀的民众。1503年,韩文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又遇饥年,他请求户部开仓发放粮米,并说:“救荒如救火,有罪吾自当之。”于是批准发放仓粮16万石,米价遂趋平稳。1504年,韩文任户部尚书,与此同时,奏请精简机构。他裁革皇庄,限制宗室占夺民田。淳安公主已有赐田3万亩,仍贪得无厌,索要田地,经韩文申明利害,反复谏争,乃止。1506年,韩文上疏弹劾宦官刘瑾为首的“八党”祸国殃民、惑君乱朝的罪状,被罢官。

——摘编自刘泽民等《山西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韩文的作为。
(2)根据材料,概括韩文身上所体现的古代士大夫的优秀品质。
6 .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曾说:“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称及其特点。
(3)材料三中体现的政治制度变化是?他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2023-12-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集议是中国古代朝议的议事制度。如表反映的是中国部分朝代集议参与官员的情况。其中①是(     
朝代参加的主要官员
六部尚书、都御史、阁臣
三公九卿、列侯、二千石、大夫及博士
议政王大臣、军机大臣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宰相及六部官员
A.秦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2023-12-2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身为一介农夫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响亮口号,并以“诛暴秦”的功劳自立为王;出身楚国名将之后的项羽,以“灭秦定天下”的功劳,自立为西楚霸王;以亭长之身起兵灭秦并击败项羽的刘邦,“诛暴逆,平定四海”,被拥立为皇帝。由上述现象可推知,秦末时期(       
A.社会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B.贵族政治向平民政治转变
C.新兴地主阶级主导了政局D.布衣将相的格局已经形成
2023-12-2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9 . 明代内阁虽有“票拟”权,但面见皇帝的机会不多,故难以理解皇帝的旨意,票拟也往往不合圣意,于是便出现皇帝强制大学士再拟、三拟,甚至“留中不报”“径发中旨”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决策权力的转移B.君权的空前强化
C.内阁地位的下降D.内阁的非正式性
2023-12-27更新 | 36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枢决策,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尚书省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据此可知,尚书省的职能是(     
A.草拟诏令B.谏言监察C.执行政令D.审核封驳
2023-12-2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