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据统计,自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到1834年,英国首相除了阿丁顿和坎宁之外都出身于贵族。这反映出在这一时期英国(     
A.政治具有妥协性保守性B.国王权力日益削弱
C.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D.封建势力受到打击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1832年,英国首相格雷组阁时,13名阁员中有12名是贵族出身。1837年,英国首相墨尔本组阁时,贵族阁员下降为5人。1845年,英国首相德比组阁时,内阁阁员中的“平民”比贵族多了一倍。能够解释此现象的是,英国(     
A.议会改革满足了平民参政B.两党政治扩大了民主的范围
C.宪章运动争取了普选权利D.工业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完善
2024-02-24更新 | 230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协商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的修补,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应然”而不是“实然”,是一种政治理想而不是一种解释性的框架,它侧重于民主“应当如何”但并不是“实际怎样”的问题。公共理性是协商民主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但事实上往往只有与宏观政策相联系并在远离个人利益和直接利益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不约而同的“共谋”而起作用。在微观层面,公共理性受到直接利益和现实利益的纠葛往往容易丧失公共的意蕴而处于一种碎片化和无序化状态。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普遍存在于实行多党制或者两党制的国家中,它是协调政党与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利益与矛盾的重要方式。多元一致是协商民主的最大理想、愿望和目标,然而多元化利益与多元化主体存在诸多“可通约性”,也必然存在诸多“不可通约性”,“异质性”的分歧有可能通过协商达成妥协和一致,或者是暂时的“悬而未决”,也可能根本就不能达成一致。

——摘编自许忠明《西方协商民主的背景、演变与缺陷》

材料二   中国的协商民主,经历了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以及《新民主主义论》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设计,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建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权机关、党派团体和基层治理中各种协商民主的实行。参与协商的主体囊括了来自各社会阶层、各类政治主体的力量。有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社会团体等在人民政协的协商;有重要决策之前执政党与政协、人大等方面的协商;有民主恳谈会、参与式预算等协商实践。中国的协商民主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同时,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和程序设计,将协商民主以法律、规章和制度等形式确立下来,并在实践中得到稳定持续实施的民主形式。

——摘编自陈家刚《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比较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协商民主的缺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突出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西方协商民主的认识。
4 . 有学者指出:1875年宪法是法国各集团之间妥协的产物,这使得该宪法天然具有残缺、矛盾和可变通的特点。而这种貌似不稳定的灵活变通性却成了该宪法的护身符。该学者旨在强调法国1875年宪法(       
A.深受法国政治传统的影响B.保障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的确立
C.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D.兼顾多方利益且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024-01-1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简史》使用了“逃走的国王”“胜利的议会”“权利法案”“其他重要法律”“政党”“内阁的兴起”“内阁的发展”“近代内阁”等标题,叙述了近代某国革命与制度的确立过程。该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6 . 自由与平等是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之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更加强调“平等”,而北美殖民地独立运动更加突出“自由”。这主要是由于(     
A.两国历史传统差异B.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C.接受启蒙思想有所侧重D.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差异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共同登上王位。在此之前,议会发布《权利法案》规定立法、征税等权力归议会所有,同时还规定国王维持常备军的时间不可超过半年,否则无法得到议会拨款。进入18世纪后,国王甚至连内阁事务也不再干预。随着选举制的发展,政党取代个人成为政治生活的主角,两党相互竞争,获胜者可以获得组阁的权力。由多数党组成的内阁,虽然形式上仍由国王任命,实际上听命于议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发达的西北地区出现了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城市。然而这些人口众多的城市却没有议员名额,土地贵族集中的东南部各郡的农村地区和旧市镇虽然人口凋零,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新兴的工业贵产阶级要求扩大议会选举权,激进者主张实行普选、秘密投票。英国工人阶级也不断斗争,要求本阶级代表进入议会。本来不支持改革的首相墨尔本也认为“(改革)不可避免”。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将选举财产资格限制降为年收入10镑,租房者年租降为10镑,租地者降为50镑。总计有56个“衰败选区”的选民人数已不足2000,其代表名额被取消,重新分配给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光荣革命”后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不可避免”的原因,并分析英国议会改革的积极作用。
8 . 战后历届美国总统往往会通过一系列法律上的模糊地带扩张权力,例如在与外国缔结一些重要的条约时,总统为了绕过国会,常常采取行政协定的形式。其数量大大超过了条约的数量,并且仍然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出战后美国(     
A.行政权力得到了迅速扩张B.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C.国会对外宣战权出现转移D.议会负责制度遭到了破坏
9 . 185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选举腐败行为防止法》。法案对选举中的腐败行为如贿赂、请客拉拢、不正当影响、胁迫等作了定义,并规定如候选人行贿则会被除名,并罚款50英镑。这一规定(     
A.打击了工业资产阶级势力B.完善了英国民主共和制
C.保障了无产阶级的选举权D.旨在维护代议制的稳定
10 . 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而这种“违宪”行为却得到了议员们的齐声喝彩。该行为侧面反映了(     )
A.议会下院不再是英国权力的中心
B.首相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C.首相和内阁对议会有重大影响力
D.内阁实际上完全掌握了政府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